2016年6月12日至8月21日即将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进行名为“劳森伯格在中国”的展出.展出美国艺术大师罗伯特·劳森伯格(1925年—2008年)的巨作《四分之一英里画作》(The 1/4 Mile or 2 Furlong Piece, 1981年—1998年)。
当然,提到劳申伯格,就不得不说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世界艺术圈引起狂潮的波普艺术(pop)。
波普艺术生在保守的英国,而在美国绚烂绽放,它对潮流亦步亦趋,只专注于时下的愉悦而不在乎长久的留存。它肆意泼洒,娇奢狂纵,诙谐恶搞,性感魅惑,百无禁忌。它继承了达达主义(dada)的意志,同样的弱化创作技巧,消解“思想”,对作品的内涵不屑一顾。同样试图打破艺术和生活的界限。
达达主义作品“泉”(杜尚)而波普艺术则更 进一步将达达主义的“反艺术”手段转化为一种新的审美形式,来表达对消费社会流行文化的欣赏,相比达达的“为挑衅而挑衅”波普的目的在于丰富和娱乐大众的生活。
到底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非凡迷人(汉弥尔顿-波普艺术鼻祖) 玛丽莲·梦露系列(A.沃霍尔)这种理想颠覆了艺术传统的高雅形象,颠覆了给门类艺术创作的理念,甚至颠覆了全人类的审美取向,“美与丑”的概念失去了意义。从此,进入了大航海,不,全民艺术时代。
劳申伯格把德·库宁的作品涂抹掉,作为自己的艺术品展出。对于“消解”作品思想,挑衅高雅艺术做出了最完美直白的诠释。
不光光是上面的拼贴画和装置艺术,任何表现形式的“大众的,潮流的”创作都可以纳入到“波普艺术”的范畴,比如说
建筑设计
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查尔斯·摩尔) (文丘里母亲住宅)罗伯特·文丘里 Chiat广告公司总部大楼(弗兰克・盖里) “福禄寿”酒店家具设计
茶几(艾伦・琼斯) 椅子(艾伦・琼斯)服装设计
罗伊·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 凯斯·哈林 Keith Haring 村上隆 草间弥生 Yayoi Kusama文学
波普艺术中的涵延化也在文学创作中得到运用,将各种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不同文体的作品拼凑到一块。
加西亚·马尔克斯 巴尔扎克涂鸦
自波普诞生半个世纪后,它已然渗入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直至像空气和水一样平常到难以被人所感知。反艺术而成为了艺术,反“精英”却也被精英推崇,波普以搬运大众社会图形、复制生活原貌作为创作的基本元素,重新解构生活,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如果仅仅是追求新颖奇巧,认为波普的“消解思想”就是没有思想。那也只能创作出一堆精致的垃圾。
或许波普的思想是一种印记,一种对当下生活转瞬即逝的,最本能的直观感受。
那些在当下发生,你以为毫无意义的时刻,往往到头来成为你一身整段时期的印记。
A.沃霍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