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胡"原不是这家的亲生,父辈三兄弟。老兄弟三,只有老二娶妻生了两儿子。老大娶一房,是个"公母"从不生育,老三从未讨亲。于是老二将长子过继给了老大,从此老大夫妻和老三共同抚养继子以防老。大跃进时期老大主管食堂,人人饿得皮包骨,只有他的继子膘佗肉滿。同样一砵饭,大家都是贴底一点,而他继子的是满满一砵饭。大家不服,就提意见。老大说多放了一壇子盖水。打那后上蒸笼时有人看着,老大不好多加米。继子在旁心急,一个劲的叫:多放点水,放一壇子盖水。老大尴尬的骂开继子,大家后来就给他继子取名叫"哈拉胡”(二百五的意思)。"哈拉胡”长大后娶了个堂客,开始就生了个女儿。老大夫妻可心急了,两兄弟过继个儿子还不能延续香火。正又赶上计划生育,又不能生多。心中暗暗盘算,每晚请来本村文书,好酒好肉侍候,留宿家中。不久这堂客又怀上,生下仍一女娃且百分之八十像极了文书。这堂客自视聪明,四处经营。明修棧道,暗渡陈仓。逃避计生再次产下,乃又一女娃。这女娃生得貌美,即不像爸也不像妈。不喜读书学习,天生丽质诱人。"女大十八一支花"更是妖艳动人,让一四十岁台湾佬倾倒。纳入次房,一连生俩男娃。乐死台湾佬,为报送女之恩欲大力帮“哈拉胡"兴建房屋。一栋漂亮的小楼房转眼修好,可是隔水隔田的没有一条正规的出路。尤如一条鲜鱼困死沙丘。
"哈拉胡"的这堂客性格,说一个“怪"字正洽当。喜偷听,好争个高低。哪怕是一句戏言,甚至旁人交谈中,有相似讥语,她便立即捡来讥讽回别人,显得自己很聪明,不会吃半点亏。六亲不认,婆婆娘舅家人个个得罪,不可一世。要想修条门前出路,可四周皆别人的田土地基,且结仇较多,求告无门谁都不同意。只得作罢。
社会改革,有在外知名人士回乡参选村官。为创业绩捐款拼力,群众集资,各处修桥硬化路面。当时本村集资,不足以开工行事,实在为难之即,村上想到"台湾佬"有钱,欲借来解燃眉之急。于是找"哈拉胡"堂客商量通融,不料被这堂客抓住机会。"台湾佬”原本同意愿无偿捐献两万,可被这堂客从中作梗,要挟村委供其修路基地,方可捐送。村官恐业绩受阻,半途而废。无奈磋商周涡,让其修路。但可经之处,人家就是不肯。村委再三好言,回旋之条件是,除非就近品补回给他田地。就近的田是另一户主,完整一坵好田。原本不与相干之事,岂知那主非要在这田中划给,方肯让出修路。相恃不下之时,村委人提出,要另一户主划出田来补给,凑活此事。另一户主见"哈拉胡"所修路桥处,是两家必经之路,迟早自己也要修的。以前两家也曾修过一座桥,只是规模不大。现在"哈拉胡”有钱,要将桥路修得宽大些,对这带有益无害。还见有人要为难此事,便想成全他们的事。当时就同意兑换一分田给"哈拉胡"修路,而在邻队中划补回给他。如是,一切事情就迎刃而解了。"哈拉胡"受人成全,原本应感恩之事而不为,反而在修路过程,趁另一户主不在家,未经同意挖掉另一户主菜地,以填充路基。另一户主追究起来,"哈拉胡"忙答应赔偿现金三千元。结果一拖十九年也不理不睬,连占用的田,原说一分田,结果占用了一分五厘,也一直没有补给另一户主。就这么一直強占着,直至另一户主准备开始起屋了,门前的出入桥和路,正是"哈拉胡"先行修的桥和路的一半路段。当初"哈拉胡”财大气粗并没要求其他人一同修建桥路,独霸原路自行修建了桥路。为达和平共处,如今只得与"哈拉胡"协商桥路的费用补偿。“哈拉胡”和他那堂客,全忘了当初别人是怎么帮他们,成全他们的了。竟漫天要价,将全部的费用六万、都要另一户主补给她。连她女婿也看不过去,认为要得太多。另一户主因怕影响自己起屋,同意她要多少就给多少。由此一来“哈拉胡"竟改口说总费用达七万多,妄想让另一户主全出。另一户主一听有些生气了说:那你们起房屋的钱是否也要我出呀?于是后来只得请来村委帮忙协商,品补一万五千元敲定。合同却写道原桥路的今后利益归“哈拉胡",如遭天灾等今后重建,俩家共同承担,并利益各半。也就是说前面现阶段,(也包括桥和路段永远不遭灾重建)另一户主所行桥和路以一万五千元买下通行权,直至永远。而所占另一户主的一分五厘田和被挖的菜地(接近一分土)不在此内,也没入商议。也就是说另一户主还可继续收回原属他的田和土或利益。
事情就这么定了,另一户主因要急于开工,"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他心想:先把房屋起好后再来处理收回田土。补给"哈"的一万伍千元,分两期付。先行付七千五,第二年农历十二月三十之前付清另一半。
当另一户主将新路面修至交接处时,"哈拉胡"竟阻住。只让成"T"字路口,可路面太窄,车无法转弯。只能是"Y”字型才好转车,"哈拉胡"及堂客,硬是不让。结果是他女婿开口,他女婿是开车的。一见也很生气的说:人家修路是为了走车,这样还没车长怎么转,你转个给我看看!"哈拉胡"被女婿说了后气陷才没那么嚣张。在大家的劝说下还是缩窄十多公分,才将路面修通。真是达到了寸土必争啊!他全忘了,这条路别人也有份的。而且已补回了地给他双倍之多,人家修好后你自己照样要走,甚至比别人走得还要多咧!
另一户主第二年遵照合同,将余款给"哈拉胡"送去。商量的语气提起"哈拉胡"当初的承诺,挖去菜地的三千元补偿。意欲多少能退回点钱,自己为修条路也损失太大了点。白白被强占去一分五厘田不说,还被强夺去一块菜地。不管怎么说,田地是农民的根本,和命脈。你夺走就夺走了,跟谁也想不通嘛!他抱着邻里关系不想搞僵的态度,和"哈拉胡"两口子商量,能否发些慈悲多少补回点损失。没想到话还落题,"哈拉胡"两口子如疯狗一样,让人无法招架。一口否认当初的承诺,其意思让别人倒还占了便宜去了。让人从他们路桥上过了,已算是成全别人了。甚至将另一户主,曾经把摩托车寄放在他屋檐下过,都搬出来作为对别人的恩惠。哎!这确是事实呀!是没错呀!他修的路和桥又没藏起来,自然就会有人走啊!别人摩托车虽没放进他屋里,也确实是寄放过他的地盘呀!真让人膛目结舌,不知如何作答。他们全能忘了,当初别人是怎么成全他们的。自己没分毫土地,全仰仗别人成全帮助,那些他们忘得干干净净。他忘了别人帮他们无偿修电视,修灯,修洗衣机,装排气扇等等。只看见自己的付出,看不见别人恩典。还强行扰乱别人的生活,甚至将几十只鸡喂到别人的门前,厚厚的一层鸡屎,让别人每天来去走在鸡屎上,也不觉得惭愧。别人为了邻里和睦忍气吞声,他们倒好,气熖嚣张,欺负人家老实忍让,得寸进尺。
另一户主实在不想和他们争吵,遵守合同将余款付清作罢归去。他一身功夫,数人能敌。能说能写,诗书世家。他不是怕他们,他也不是骂他们不过。因为他想得开,看得透。宁愿自己吃亏,也不去计效。
这则想起曾学过的偶言《农夫与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