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谈写作教育
“世界上最远的路是套路”?不,探索文学之路可以走这条近路

“世界上最远的路是套路”?不,探索文学之路可以走这条近路

作者: 聂筱筱倩 | 来源:发表于2018-12-12 13:09 被阅读2次

    前几天和闺蜜聊天,问她最近在追什么剧,她说:“不追了不追了,太没意思,千篇一律。你说那些女的怀孕了吧,自己永远不知道,都是哇哇吐的时候身边人问她‘哎你该不是有了吧?’她才呆若木鸡。要不就是那些言情剧,人都快死了,还用最后一口气没完没了地交代好多事儿。要不就是古装剧里,谁谁掏出一个麦丽素说是灵丹妙药……简直是侮辱观众的智商。”

    我哈哈大笑:“你说的这些套路,网上早就有了。什么切菜必切手,什么用手绢捂着嘴咳嗽一打开看准保有血,什么拆炸弹永远都是只剩一秒时成功了……”

    “对对对,太逗了。”闺蜜笑道,“所以我现在不追脑残剧了,改看小说了。”

    “看小说也少不了套路。为什么红颜总是薄命?为什么霸道总裁总是爱上资质平平的女人?为什么逆袭的总是屌丝?”

    她懵了:“为什么?”

    我告诉她,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故事这句话来自于《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一书,作者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密歇根大学文学教授托马斯·福斯特,专为青少年与文学爱好者写作实用阅读指南。

    作者道:“教师对故事的解读看似是无中生有,向壁虚构(比喻不根据事实而凭空捏造),然而实际上,教师是过来人,他们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换言之,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可以遵循一些模式和规则。故事也好,小说也罢,都有大量的惯例、规则及其他可探究的东西:如人物类型、情节节奏、篇章结构以及不同视角等。”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比如说我在看一本推理小说,可能行云流水般吃着零食就看完了,知道了“哦原来这个人是他杀的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但人家内行是怎么样的呢?作者道:“内行人的注意力还会放到别的元素上,会提出很多别的问题,比如:‘我喜悦、悲伤或焦虑的原因是什么?这本书中的人物和我读过的别的书里的类似吗?这种场景在哪儿见过?’如果你能提出上述问题,那么就会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阅读理解文学作品,其结果自然是收获多多,乐趣多多。”

     所以说,外行人看待问题永远浮在表面,但内行却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种很厉害的存在。

    有一次,我和表弟去一家新开的饭馆吃饭,点了几个招牌菜。每上一道菜我就举着手机拍照,然后开始吃吃吃,评价无非是“这个不咸、这个怎么味道怪怪的、这个不怎么好吃”之类。可学厨子的表弟就不同了,表情庄重,下筷子慎重,给出的评价也很隆重,什么“这个肉菜里放了黄酒去腥,所以你觉得味儿怪。”“你偏酸甜口儿,可这个汁没调好,所以你不爱吃。”“这道菜的做法就不对,以后咱不来了。”听得我一愣一愣的。

    正所谓自身经历不同,眼界就不同,考虑的事情自然不在一个层次上。

    说回这本《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我们在阅读、写作时,如果总是流于表面,泛泛地读、浅浅地写,永远都出不了好作品。现在,有这样一本教人写作的基本套路的书,如果学会它的精髓,等同于让我们走了捷径。

    那么,它都讲了哪些套路呢?

    先来想想你读过的故事,是不是常会出现天气的描写?可别以为这些都是为了凑字数的,它也有它的用处,那就是象征意义。

    就拿四季来说,说到春天你能想到什么?肯定是什么绿色啦、希望啦、青春啦之类;夏天呢,则代表什么酷热啦、超短裙啦、暧昧啦之类;秋天则让人想到丰收、金黄色等等,也会有虚弱的意思;冬天,则代表萧瑟、灭亡等等比较凄凉的含义。

    “每个作家都在利用季节这个素材,但是每个作家笔下的季节又各有不同。尽管有固定的套路,但是实际中可以灵活运用。比如夏天可以不再是丰盛、喜悦,也可以是痛苦、尘土飞扬。所以当你打开一本书时,还是先看看书中的天气和日期吧。下雨或者下雪,冬天或者夏天,人物在发抖或者出汗——每一种现象后面一定都蕴藏着某种特殊含义。”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故事的开头是“那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你一定能猜到,不好,要出事了;如果说“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那没准就会有一对热恋中的情侣出场了;如果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那估计不会是什么轻松的故事吧。

    书中还提到:“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作家,都在重新塑造莎士比亚。”“作家不需要书中的人物、主题或者情节,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题目而已。而《圣经》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题目。”

     说点儿大家都知道的。郑渊洁的童话《熊猫鲍尔历险记》看过吗?讲的是一只毛绒玩具熊猫被皮皮鲁和鲁西西注射了桔子汁变成活熊猫的事。而一部叫《泰迪熊》的影片,讲的是一只玩具熊被小主人许愿之后活了的事。尽管后面发生的情节走向不同,但是不是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呢?反正我看《泰迪熊》时,就想到了鲍尔。

    如果没读过郑渊洁,我就不知道《熊猫鲍尔历险记》和《泰迪熊》的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多读书,多思考,深入了解套路,变成自己的思维模式,才是王道。

    《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的作者还说,在文学作品里,人物生病时,别的事情也会随之发生。心脏病可以很有诗意,也可以是一个象征,常常被视为情感的源头。比如铁石心肠,或失恋时的心碎等。

    那么,什么样的疾病才具有文学价值呢?

    1.必须有好的画面感。如果一个人一阵阵咳嗽,好像整个肺部都要咳出来了,一定很可怕。 

    2.病源必须很神秘。当人们接触到受感染的血液、痰、唾液时,就会染上肺结核(当然,当时的作家大都不了解这一点)。

    3.要有很好的象征意义。肺结核是一种消耗性疾病,患者日渐虚弱消瘦,象征着被消耗的生命。

    这下你们该知道,为什么很多名著中的主人公总得肺结核了吧?看来,一切皆套路啊。

    书中还提到了“地理环境至关重要”“不要用眼睛去读”“作者是严肃的还是讽刺呢”等内容,让人看了深以为然,颇为赞同。

    也许你会问,连文学作品都这样啊,那我被套路了是好还是不好啊?其实,万事万物皆有章可循。一旦你掌握了阅读方法,有了自己的思路,那写作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吗?

    退一步讲,即使你不想走写作这条路,陪孩子来个亲子阅读时,不会被他问住不是也妥妥的吗?毕竟,阅读应该是终身成长的事。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光读了还不行,你还得会读。这本文学指南的作用就在于此啊。

    最后想说一句,我并不认为这本书的受众群体仅限于青少年,反正我读也是极好的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界上最远的路是套路”?不,探索文学之路可以走这条近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bu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