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花之梦安徽名胜
当涂:采石矶-“怀谢亭”和“李白捉月台”

当涂:采石矶-“怀谢亭”和“李白捉月台”

作者: 2018栏杆拍遍 | 来源:发表于2019-02-22 09:48 被阅读5次

         本集介绍国家AAAA级风景区-马鞍山“采石矶风景区”的几处较小景点然犀亭/捉月台/大脚印/怀谢亭以及夕佳亭等。这些景点多数集中在景区的西南部。

       1、 怀谢亭

       下图、这是  怀谢亭  位于李白衣冠冢之南约100米处。

         李白在《夜泊牛渚怀古》一诗中有:“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之句,其典故出于东晋时期谢尚“采石夜月识袁宏”的故事,后人因此事特建“赏咏亭”於采石矶江边。1979年复建之后,改名为“怀谢亭”。

下图、从“怀谢亭”通往“李白衣冠塚”的路旁,列有几对石像生,看上去年代似乎很久远。

 (关于“李白衣冠塚”详情,请看本博客专文)

      2、捉月台联壁台

        下图、看!这就是传说中的李白捉月台。它本是一块突出于采石矶绝壁之上的巨大岩石,“捉月台”原名为“舍身崖”,因民间传说唐代大诗人李白醉酒之后在此捉月坠江溺死,故得名“捉月台”。巨石表面光滑平整,向内倾斜约30度。下临长江。无法从侧面拍摄,因而也无法感受到他的凌空出挑的险绝之处。巨石上部,鐫有“联璧台”三个大字,其下浅部刻有数十字碑文,是明嘉靖三十一年自称天台狂客蔡景尧关中东州纪元凯的诗句:“峨嵋峭孤绝,游子往不歇。又见谪仙人,空江自明月”。

      “捉月台”何时改名为“联璧台”呢?根据旧志记载:明代正德年间,太平知府付鈅等“一部四府官员”(池州知府何绍正、徽州知府刘志淑、安庆知府胡缵宗以及刑部主事方豪)在此联壁登台,以“舍身崖”不雅,遂改名为“联壁台”,由方豪书写,命工匠镌刻石上,下署名思道(方豪字思道)。由此得知,在采石矶风景区现在是找不到“捉月台”的。

        此后,“联璧台”因年久风化,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约有一半坠入江中。为了防止游人在此“捉月”并保护此台及石刻,景区管理部门特在此石前加装了铁链,是吗?

       3、然犀亭

        下图、这是采石矶风景区著名的“然犀亭”。位于联壁台(即捉月台)的下方。亭为方形,石柱、石梁、石栏构筑而成,造型古朴、简约。石梁上悬挂一木匾,阴刻“江天一览”四字。

        亭内有一通石碑,碑阳鐫有“光绪壬辰秋月  然犀亭  李成谋书”十三字。李成谋是清光绪年间长江水师提督。

        据史书载:东晋骠骑将军温峤,曾在此处燃犀角以照江中的水妖,后人为纪念此事,遂在此建亭,取名“然犀亭”(然通燃)。(关于温峤其人其事,详见附录一)。亭约建于清代初年,至咸丰年间被毁,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重建。

下图、“然犀亭”附近的长江江面,如今风平浪静。水怪不知何处去,

        4、大脚印;常遇春大脚印

        从然犀亭向下,沿着陡峭的石阶,握着铁锁链扶手,缘绝壁而下。有一块巨石悬于波涛之上。巨石的端部,有一形似脚印的凹陷处,故此石被名为“大脚印”。此石向左侧倾斜,人们利用原石凿出石阶,以便游人从石侧而下至江边零距离接触长江之水。

         关于“大脚印”,传说是明初朱元璋手下大将常遇春三打采石矶时留下的。

下图、这就是“大脚印”。距目前处于丰水期的江面约有2米高度。

下图、从“大脚印”向下不足十米,就是江边,由于江水上涨,已淹没3步台阶,水深约45厘米。我选择朝相反方向继续游览。

下图、来到“大脚印”的另一侧,仅十几米,悬崖突出下临江面,又是绝路。

下图、原来这条路就是到此为止的,抬头看!但见绝壁之上,刻有“天下太平”四个大字,为“姑孰守李”题,其下还有一首诗,刻于石壁上。

       下图、因此路紧贴峭壁,角度太小,为了拍摄这首诗,只好举着相机盲目拍摄,不料还算完整。全文为:锁钥东南控上游,纷纷争守逐江流。西来帆影三千轴,北拱宸京亿万秋。    静乐   李暲 题  (李暲于清雍正六年至十年(公元1728-1732年)任太平府知府,曾重修采石矶太白楼虞允文祠。)

下图、这组位于路边的石雕塑像,名为“知音”,取材于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下图、伯牙台

        下图、 万竹坞,位于李白纪念馆(太白楼)的北侧。是一处以竹林取胜的景区。

下图、这是在万竹坞内的“三亭桥”花窗里拍摄“梦溪”与“博采桥”。

下图、梦溪及荷花

 下图、三亭全景,

下图、盆景园,位于采石矶主峰翠螺山北麓,远处翠螺山顶上的建筑即“三台阁”。

下图、逆光拍摄的夕佳亭和池杉林

下图、生长在浅水中的池杉林

下图、远看三台阁

下图、在“夕佳亭”内拍摄的落日景象,眼前的景象就是诗中所描写的那样:“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下图、池杉林和和供游人近距离观赏池杉的水中栈桥

下图、夕佳亭侧面

下图、夕佳亭内

下图、这是采石矶风景区大门外的锁溪桥。傍晚时分,我走出采石矶公园大门。此时公园大门已关闭,门外的广场便成了采石镇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这是数十位中老年妇女在随着乐曲跳舞,旁观的人数也不少。

          未完,请看采石矶园中之园:延园与林散之纪念馆

原题:(原创)采石矶:李白捉月台    2013-06-11 10:12   发表

2018.12.31     阅读(1286)| 评论(22) 

相关文章

  • 当涂:采石矶-“怀谢亭”和“李白捉月台”

    本集介绍国家AAAA级风景区-马鞍山“采石矶风景区”的几处较小景点:然犀亭/捉月台/大脚印/怀谢亭以及夕佳...

  • 李白捉月

    一说李白病死当涂,二说病逝宣城,三说李白游采石矶酒醉投江捉月而亡…… 月亮掉进了江中,化成了 一叶扁舟 整个江水都...

  • 李太白

    世人多说李白在当涂采石,醉酒后泛舟江中,看见水面有月影而俯身去拾,导致溺死,所以当地建造了捉月台。我考据李阳冰在为...

  • 【白氏词作】

    上行杯*李白当涂采石矶江舟探月 涂石江边月岀,明似昼。已微酲,李白江舟观月色,顷身作揖…… 管弦愁,和浪...

  • 当涂:“一代诗仙”李白“捉月地”-采石矶

    国家4A级旅游区“采石矶公园”,位于马鞍山市区西南约5公里处,有“凤台东出无多地,牛渚南来第一矶”之誉。景区...

  • 当涂:采石矶-李白衣冠塚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我记得读小学时,老师就讲过这首诗,是成...

  • 当涂:几经兴废证诗仙-采石矶“李白祠”

    本文为:当涂:太白楼(2) 唐代大诗人李白生前极爱采石矶的山水,多次驻足此地流连忘返。明代诗人丘...

  • 李白之死

    李白之死 1、 公元2018年当涂,明月当空江面镀上一层银光携一壶老酒与李白在采石矶共饮酒入愁肠,寂寞就在江上升起...

  • 寒假读容斋随笔//(四) 李太白,三女后之贤两篇

    * 李太白 【原文】 世俗多言李太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 ,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台。予按李陽冰...

  • 《谢公亭》李白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翻译赏析: 每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涂:采石矶-“怀谢亭”和“李白捉月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cc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