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A
10年前,我跟A是同事,老家不在一个省。都在北京一个酒店里工作。她在前台,我在餐饮。有时需要交流客人需求,不知不觉熟悉了起来。
下班的时候,我们会相约去逛公园,吃美食,聊家常。
大约相处了一年后,我们都离开了酒店。她回了她的老家,我没有回老家,继续在北京这个城市继续战斗。
就这样,我们生活在了不同的城市,我们虽然联系次数不多,中途从未见面,但是一直坚持了10年。
前一阵子,我们微信聊天,聊到了一个处理人际冲突的话题。
A说:遇到不开心的人和事,不用忍,不开心就怼回去,没有必要惯着谁。
当时我很佩服羡慕她的生活哲学,不用隐忍,不用憋屈,真性情啊。
于是第二天,我在微信里把这十年A言语中对我的冒犯以及我的感受看法陈述了一下,并提出了我的述求。最后,我也表明,如果我有做的不对的,只要有理有据,我接受批评。
例如,有时候她会用查户口的方式跟我聊天。A会这么问我。
你现在做的什么工作?
你的收入是多少?
你几点上班?几点下班?
公司给你交社保了吗?
你的提点是多少?
你的房租是多少?
……
如果我问她同样的问题,她会回复“就那样”或者避而不谈,一笔带过。
这不是偶尔发生,是经常性的沟通方式,时间长了,我就接受不了了,我希望她能够问我一些她能够回答的问题,而不是我在那里唱独角戏。
前年有段时间,我会莫名其妙频繁出现以前不愉快的回忆,心情失落,这么多年就跟她倾诉了一次,大概提了一下,没多说。
当时听她不耐烦得说完“只要忙起来能治疗所有的矫情”这句话,我的心里结冰了。后来她又激动地说了矫情这个词好几次,似乎想把这个词收回去但是又收不回去,被我听到了。
其实,那时我也没闲着,每天都在进行忙碌的工作,有时休息的时候就会突然失落。以前从来没有这种情况出现过,后来我才知道是体能下降,抵抗力变低导致。
那个时候多想得到好朋友的安慰,没想到是质疑和批评。当时心里特别难受。
很多时候一聊家常,她总要频繁强调“我们省”。好像一直在提醒我,我们是不同省份的人,我们的距离一直很遥远。
前前后后,陈述了四件事情。
她收到我的信息后,发过来了几段文字。
“姐妹儿你是真敏感啊!这今后还咋同你畅所欲言啊”
“第2点,我只是引用一句话,我说你矫情了吗”(她引用的话是,忙碌能治好所有的矫情)
“我说的所有话你都能往自己身上引”
“建议你外出工作吧!人总在一处环境中与人接触少,身心会有影响。多接触人,多与人沟通”
这些话像炸弹一样一个个得袭来。
我的现状是现在我辞职在家学习做自媒体,平时也经常外出接触人,看书学习。
她说我见识少,其实我之前做了10年的二手房销售工作,每天见1-3个陌生人,天南地北,下到保安上到万亿土豪的人都打过交道,一个月接触的人比她一年接触的人还多。
她是在老家一个小县城待了10年,平时爱刷视频看吃播看电影,脾气比较急,看不进去书。
消化好她的信息之后,我表达了我的现状,表明没她说的那么不堪,我没去反击她,还是继续陈述事实,同时也流露出对她的失望。
她回复我:我们那边就是这么豪爽,既然这样,合则来,不合则散。再见!
这段话仿佛是在告诉我,豪爽就可以名正言顺得说一些伤人的话,不需要负责任,是正常的人际沟通方式,同时暗示受伤的这个人心眼小,心胸不开阔,太计较了。妥妥的pua。
我也这么回复她:如果一段友谊,有人在受伤,另一个人无法共情的同时还要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豪爽)来粉饰对他人的伤害,那么这段友谊没法继续。再见!
脑海里浮现出了我给予她情绪安慰的场景。
记得有次,当她说她现在干着一份包含各种杂活的工作,除草,扫地,端茶,倒水等。她说她内心不平衡,好歹也是大学生啊,怎么干这些个工作,多少有些意难平。
其实,都毕业这么久了,大家都在做平凡的工作,一开始我也在酒店餐饮也端盘子呀,我没觉得丢人啊,我也是大学生啊。但是这些话我没说,说出来她肯定会难受的。
我安慰她:现在到处都不好找工作,太卷了。大家都在做平凡的工作。
我开始嘲笑自己:原来共情不能换来共情。
经过半天冷静的思考,慢慢发现10年的时间,我们的成长速度不一样了,沟通方式共情能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不再怨她,我仿佛看到了7年前的我,那个时候的我还没看书学习,没有如饥似渴想成长自己,固步自封听不进别人的建议,一直处于一种固定的状态。
谁要是指出我的失误,我可能也会像她这样暴躁,开始毫不留情得反击对方。
她的做法,让我先是惊讶,再难过,愤怒,现在转化为了理解。
我提出让她把我微信删了,从此各自安好,互不打扰。
我不后悔认识她,通过这件事情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也许持续一起成长的朋友才会长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