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483952/faac8e8d6c858144.jpg)
敝村村口有一双石头狮子,正方体基座,两米多高,威风凛凛。村里老小自然早已习惯,视若如无。而外来者怕就没那么淡定了,目光扫过,怎么着心里也得在心底膈应一下吧。其中真有本就怀不企图——比如偷窃,顺手捞——什么的,面对这俩“门卫”,收敛一下应该还是会的,有一种本年的害怕。
近距离打量,可见其一些部位已然出现似乎很难弥补的破痕,时光之印迹哪。村民无事的话,站在村口聊聊天,拉呱拉呱些家长理短,再顺便捎一眼村外的田野自然少不了。而那些调皮捣蛋的小子娃们则面对一对石狮子一点不客气,或爬或攀,缘上又跳下,对这一对“村卫”一点不客气,不知爱惜。
不知外国佬咋样,而咱炎黄子孙呆的这厢,从历史到如今,都不产狮子,倒对数千年来石狮子一直情有独钟。这石质玩意儿用来干啥?也简单,镇宅辟邪。当然,也还是古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图腾,也起到装饰和美化的作用,进而和传统文化相融合,彼此装点,相互添彩,一直延续至今。这不,石狮子一直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在传统的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官府大门,桥头坝端以及印钮上都会看到它。
石狮子自然也分公母,其所占据的方位有讲究又有分别。一般居右(古之习惯,以右为上)者乃雄狮,狮首高昂,双目圆睁开,鬃毛奋张繁密,前爪下踩控着用一绣球,宛如现今一球星射门前傲视对方的守门员。而雌狮子通常被称为“少保”,其形象是爪下环绕着幼崽,象征着一家和乐;眼睛里释放出的光芒则温和柔情多了,说其眼神如同一缕缕春风,如图一幅画卷,充满诗意与韵味,让我们沉醉其中,感受到无尽的幸福与美好——一点也不为过。原产狮子的非洲和印度,不知有中国人和狮子间的般情愫。
这双石狮子原本并非驻守村口,而是被安放在村子里舞台下空旷的场子里。改革开发前的农村基本还是生产队时,事事集体化,舞台上经常有样板戏什么的,晚上则有电影,故而石狮子也前来凑热闹。喜欢恶作剧的小男娃们则争相爬至狮子头显示自个儿的与众不同,蹲坐间探下裤子撒泡尿,眼见尿液沿着狮子的毛发“飞流直下”,也不是没用过。
而包产到户以后呢,农家各自忙碌自家田里的庄稼。口袋里钱多了,但到舞台下看戏越来越少,直到后来舞台的屋顶残破也无人过问,进而废掉。寂寞的石狮子于是被好事者挪移至村口。
这几年人们的旅游兴趣空前高涨,散布各地的寺庙道观也成了热闹场所。
佛教教义认为,狮子是最有威望和力量的动物,故而常用来比喻佛陀或菩萨,这就是原本乃“石疙瘩”的坚硬原材料被一凿一錾打制成狮子造型的缘故。佛教还有一个著名的词语叫做“狮子吼”,原本是指佛陀或菩萨讲法时的威严和无畏,意在说服公众信服和崇拜。
石狮子的别名还有——朝天吼、吻兽、望天犼、望君归、蹬龙、金毛犼、赛太岁(西游)、金光仙(封神)、玩狮、喜狮等。名称之多,令人咂舌。咋会如此呢?简单,祖祖辈辈直到现在的男男女女,大大小小,有文化的和大字识不来几个的主儿,且个个都喜欢呗。
![](https://img.haomeiwen.com/i29483952/fcb14275f9b249c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