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
掌握了外部资源和机会
内在格局境界自然提升
就能够成就相应的事业
处于这一误区的企业家,会花费很多精力去争取外部的资源和机会,却忽视了审视自己的格局境界能否承载它们。厚德载物,企业家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品德,才能保持对资源和机会的掌控力,让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如果自身的格局境界不匹配,智慧能量不足够,那么即便暂时握有资源、机会,最终也会失去它们。
一些企业的战略看上去完美无缺,实际上却难以执行,也许原因就在于战略执行者不具备相应的格局境界。
外在的资源、机会当然需要争取,但另一方面,身为企业经管者,也要积极主动地修炼“内功”,内圣方能外王。
【误区二】
企业可以激励员工去爱客户
不爱客户,这是许多企业战略的结构性缺陷。爱客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企业往往只是口头上宣扬,行为上还是爱着客户的钱包。
如果企业家不能发自内心地利益客户并与他们建立链接,那么再好的产品和服务,最后的落脚点都是钱,而非人。
当企业从爱客户钱包出发时,是无法激励员工去爱客户的,就像你没有办法要求他人爱你一样。
仁爱是一种美德,要么与生俱来,要么需要后天切切实实地建设,无法通过要求、激励而来。
阳明先生讲: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每个人内心的美德都可以若干倍开发、放大,企业家率先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引导员工,员工内心的仁爱提升了,才能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表达出对客户的爱。
【误区三】
有价值=有粘性
很多企业家认为,有价值就有粘性,企业只要为客户提供了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就能建立与客户的粘性。
可真相却是,客户随时都会转向更具价值的产品和服务,随时有可能离开我们。
无论是技术、流量,还是功能、价值,这些都不具有粘性,真正有粘性的是人心。唯有直达客户,与客户建立心与心的链接,才能建立并提升客户粘性。
【误区四】
先“拉新”,再“洗白”
很多企业在创立初期或是推出新产品、新服务的时候,会用尽各种办法引流拓客,为了吸引新客户关注,不惜代价甚至不择手段。
不少企业家会觉得,在跑马圈地阶段,为了保证战略先机,做些“出格”之事也无妨,等基本盘巩固后,再正规化经营即可。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企业初期种下的因,迟早会结出相应的果。
经营企业,应当怀有敬畏之心。《道德经》有言:“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这个世间就像有一个风箱,虽然眼不可见,但一拉一动之间,蕴藏着巨大能量。企业若是对客户不利,就相当于与客户构筑了一个负向能量场,而这份负面影响终会回馈到企业本身。
企业为客户付出什么,就会收获什么,这是不变的经营规律。遵循规律,敬天爱人,才是企业经营的大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