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已经退居二线的老同志来办公室收拾东西,顺便跟他聊聊了些家长里短。
我问他,天天在享清福吧?他说,现在一个人在本地过着孤家寡人的日子,夫人在省会城市帮儿子带孙子。言语间,有些说不出的凄凉和落寞。我问他,为什么不随同夫人一同前去,省得一个人孤孤单单的?他说,家里还有老娘学要服侍(老爹今年刚刚过世),老人家身体不太好,时不时要去住院,哪能都跑呢?他面带笑容,用一种“你们年轻人现在还不懂这些”的神情看着我。我一时语塞,竟然有些忧思遐想起来。这位退二线同志当时在我们单位曾是地位尊贵,风光无限,呼风唤雨,找他办事者络绎不绝,自己也是享尽了职位所带来的各种优厚待遇,经常呼朋唤友的出去吃饭、旅游,甭提多潇洒啦,想不到现在竟然过着这样的生活。
无独有偶,另外一名同事在退二线两个月后,夫人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而女儿远在国外读书,留下他一个人在国内独守着晚景,据说之前夫人也是贤惠得很,将他服侍得很好,他可谓十指不沾阳春水,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干。后来,经常看见他到办公室来转转,有时候也在机关食堂吃吃饭,可能一个人过于孤单寂寞了,我不知道,他一天二十四小时过着怎样的生活,尤其是晚上的时光怎样捱得去。
很多名人也是如此,年轻时风光无限,晚年确是孤苦凄凉,比如,张爱玲、冰心、杨绛等一批民国时期出生的才女,早年时期出生显赫,个人更是才华横溢,一直用一种俯视的目光生活在尘世,可晚年有的配偶早逝、有的子女不孝、有的游离他乡,生活极度孤单封闭,一个人独来独往,像一片随风飘零的叶子,无处安身……
在工作繁忙劳累的时候,我经常会憧憬着这样的晚年生活:老两口到乡下找个有小院子的房子,一亩方田,种上一些瓜果蔬菜和花花草草,养些小猫小狗,日落而作,日出而息,偶尔子女回来,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没有工作生活的压力,没有凡务俗事的干扰,没有人情交往的纠葛,没有患得患失的悲喜,生活平静之极、惬意之极。凡事都是不可以预设的,我没有把父母子女纳入我的晚年生活中来,所以想象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谁知今天的这番交流把我的美梦彻底打碎。
人活着都是奔着一个目标去的,小时候为了拥有一个好的工作而努力学习,年轻时为了实现自身价值、为了家庭幸福而努力工作着,一旦退休了,人的目标也就不那么明确了,身体也每况愈下,理应是享清福的时候了,可是有很多我们不能预料的意外,往往就打破了我们的目标和憧憬。有人曾经说过,中年以后,人的幸福指数在不断下降。这样看来,倒不如把每一天都当成新生的日子来过,最近有个抖音视屏,一对头发花白的夫妻骄傲自豪的对着镜头说,他们才二十岁,刚刚谈恋爱,还是金融白领。还有一位日本的老太太九十多岁才开始学写情诗,而朗读起每一首情诗,宛若回到了初恋时光。这样的生活情趣确实忘记了年龄,忘记了身份,是多么的恣意洒脱, 让每一天都燃起生活的新希望!
每个人都将迎来晚年,曾经的位高权重、荣华富贵、才思敏捷都将烟消云散,一切都要回到原点,等我到了那个时候,我希望能够用一颗处子之心来对待,而不要被生活的一地鸡毛打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