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孩子,从爱自己开始
下午3点半胖元元终于睡着了。在此之前,她站在婴儿床上,一手扶着围栏,一手用力地拍着门,还露着微笑,4颗洁白的小牙露了出来。天使与魔鬼集一身的胖元元,给了我很多挑战和惊喜。
上个星期一胖元元发高烧了,而我因为运动过量腿没法正常走动,反复地在家给她推拿、喝水,高烧一直不退。虽然明白发烧是人体自我免疫反应的体现,不见得就是坏事,但因为没有分析出引起发烧的原因,着实担心,顾不上腿疼,打的,一手抱娃,一手拿推车往医院跑,到了医院后,挂号、量体温、喝退烧药、看医生、抽血、等结果……
结果是上呼吸道感染——感冒了,知道原因后,松了口气,然后拿药,回家。
之前我是排斥上医院的(因为人多且杂,还怕交叉感染),但这次后,我有了新的看法——去医院检查可以找出明确的问题所在,在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下,避免误判。同时,对于任何人的观点都需要辩证去看待,尽量做到不主观。
回到家后,才发现腿越来越严重。在医院的时候,因为注意力都在胖元元身上,所以没感觉到疼痛。想来,爱孩子都是一种母性本能反应吧,要不怎么会有“为母则刚”一说呢?也更加明白爱孩子的同时更要学会爱自己,唯有如此,才能两全其美。
(2)热爱,才能奋斗不息
会坐会爬了以后,胖元元开始自己学站了。把她放在婴儿床上,她小手紧拽着婴儿床围栏,大叫一声“啊”,“嗖”地一下站了起来,那光景令人忍俊不禁。因为婴儿床离地面高度有半米左右,胖元元站上去摇摇晃晃,内心常常被她那“嗖”地一站,吓得一惊一乍。——做父母常常是怕多于爱。
于是,细心的元元爸,对婴儿床进行了改良——床板放在离地面不到5厘米的位置。“哧”,这下胖元元的小床变成了小笼子了。再也不用担心胖元元摇摇晃晃摔倒了!如果育儿专家们看到了一定会说——这空间太小了,活动空间有限,不利于宝宝发展,没办法满足她的好奇心……想来也是,这不过是偶尔偷懒时的用具罢了。
“当宝宝获得一个新技能后,他们会乐此不疲反复练习,直至熟练为止”——《从出生到3岁》
的确如此,成年人的这种本能似乎已经退化了。只有在不谙世事的婴儿身上,我才得以体会一番所谓的“刻意练习”,在胖元元身上,对于新技能的习得,她热爱远超恐惧。她反复地从婴儿床站起来,摔倒后嗷嗷叫两声,继续再爬起,直到稳稳地扶着围栏,露出得瑟的微笑。
到了夜晚,更是兴奋至极,把妈妈的背当成扶手,用力一抓,站了起来,屡次不爽。站立练习完毕后,就开始满床打滚,打滚完毕就坐立起来,拍着小手,开怀大笑。
关于“坚持”,李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里这样建议——
“坚持”、“毅力”等概念应该从大脑中移除。因为骨子里不愿意的、需要坚持才行的事,基本你就不可能做好;
再回过头来,看胖元元学翻身、爬行、站立,虽然是本能反应,但哪件事情哪有坚持的影子?她享受其中,即便是摔痛了,也很快就抛到九霄云外,立马继续练习,达成了就哈哈大笑,一旦你阻止她练习了,她还跟你着急,令我不禁以为——每个小孩生来都是乐天派!
再回过头来反思自己,想做的事情太多:学摄影、学python、建育儿网站、小儿推拿、唱歌、画画、运动……一箩筐一箩筐,其中python是经常被半途而废的事件。而且,一提起学python,我的大脑干脆就弹出这样的计划“后半年一定要学会,每天坚持学1小时”。
而写作、阅读,这两件事情是我本身就喜欢的,在多种场景下都可以进行,所以即便我定的计划是每天写200字,但往往可以写1000字以上。
想来对于新技能的习得,可以用下面这个公式来表示:
获得新技能=兴趣+刻意练习
除此之外,李笑来老师还建议不用坚持就能做好事情的3个方法:
1.赋予重大意义:做这件事情有何意义?习得这个技能有何意义?如果我再安排学python,有以下重大意义——提高效率、未来可以教元元编程……
2.给大脑吓一跳:如果不会这个技能会有哪些麻烦?比如,如果不能自律,没有自律的习惯,生活就会越来越乱,以后你的宝宝也会和你过一样乱的生活,想想就觉得可怕,于是在这种怕的状态下,你的大脑就会焦虑,就会开始行动。
3.链接同频社交:如果你的朋友都是积极向上、不抱怨的特质,那么你极可能会变成这种特质。所以,当你想习得何种技能,与这类人产生链接,甚至和他们成为朋友。
(3)有主见比没主见好
胖元元越大越有自己的主见了,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偶尔可以用转移注意力法来调节,但凡面对选择时,她似乎都有自己的答案。
在所有的玩具当中,她最想要的就是:手机!手机!手机!
因为从她出生到现在8个月,这个神秘的、会发光体,一直离她忽远忽近。小的时候是因为手眼协调能力和视力还没完善,所以直接无视,到了五个月以后,手眼协调能力和视力发育成熟后,她知道妈妈手上的发光体比起任何一个玩具都有趣——
1.妈妈经常离不开它
2.用它可以看见爷爷奶奶外婆…
3.它还可以看图片、还会发出声音。
……
我的妈呀,比妈妈买的音乐手拍鼓、蜗牛布玩、摇铃玩具、布书、手指谣等等,好玩太多了!
但是妈妈就是不让她玩,因为妈妈认为:
1.脏:手机有太多细菌,即便是经常又酒精消毒也不管用。
2.害:影响视力,1岁以前追踪物体、深度视觉等能力,还远远没有成熟。
3.被动:手机是单方面输出,被动吸引注意力,这种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并不利。
因为被限制,所以手机稍不留神放在床上被她发现,她比有奶吃还高兴,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双手双脚狗刨一样扑了过去,然后第一时间把手机放在嘴里啃两下,着实让人担忧啊。
这时候如果硬是抢回手机,她就会用大哭来进行抗议。那就用转移注意力法,拿一个小玩具,变着戏法在她面前玩,试过一两次后,还算管用,两次过后,学精了,直接无视你的花样,自顾自啃手机。
所以,用手机的时段改为宝宝入睡后,尽量不在宝宝清醒时用手机,这样也有利于亲子时光吧——如果陪伴宝宝的时候总想着看手机,看了还有内疚感,这样的亲子时光质量不会高到哪里去。
自从胖元元啃了好几次书以后,我有意让她少接触纸质书,而让她玩布书,但只要有纸质的书在,你再怎么引导,她都是想要纸质书。于是,我开始通过语言+表情+手势告诉她,哪些可以啃、哪些不能啃,她居然明白了!——让我也更加确定宝宝虽然小,但并不是什么都不懂!
(4)好心情很重要!
每天早上,胖元元醒来就裂开嘴巴笑,在入睡前也是高高兴兴的。即便是生病了,她的兴致依然很好。
有几次我不开心朝LG发火了,他就抱着胖元元,对我说,你看宝宝笑得多开心啊,看着胖元元,我的坏心情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当你的注意力投射于何处,能量就会被相应的吸引走,你可以花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在看见别人的不好、生活的阴暗处、种种的不如意,那么这将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开始……
胖元元知道自己的需求,她只要吃好玩好,有人陪着就可以开心好久。我们大人则复杂得多——我们想要大房子、想要有代步车、想要孩子以后接受好的教育……这些都是正常的一些需求,但它们常常会变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令人心情沮丧。
好在我们还可以以活在未来的视角过好当下——每天不放弃自我成长,每天一小步的进步着,如此也是值得高兴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作者提出了“关注圈”和“影响圈”两个概念。
关注圈:每个人都有一些关注的问题,比如,地震、世界趋势、明星八卦等。我们关注到却无法改变的事情。
影响圈:我们通过行动能够影响或改变的事情。
如果我们着重于“影响圈”,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把心力投注于能有所作为上,所获成就将使影响圈扩大。如此做了之后,好的一切将进入正向循环中,就如胖元元的好心情可以一直持续着——吃饱,高兴。睡好,真高兴。妈妈陪着,高兴、高兴、真高兴!
投稿:608-Emily-奔跑的艾米 橙子学院码字岛第1篇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