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与投稿资源简书好文选刊读书
当读书变成慢的艺术,才能写出纯净有声的文字

当读书变成慢的艺术,才能写出纯净有声的文字

作者: 一笑作春风 | 来源:发表于2017-04-22 16:52 被阅读6903次

    我们单位有一“扫地僧”,是一传奇人物,也是我们凡夫俗子茶余饭后的谈资。

    ——他本是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八十年代末的大学生哦,很难考的。他还是深圳当地的土豪,祖上给留下了一处宅子,价值几何我就无法估计了,反正我十辈子也挣不了那么多钱。后来因为炒股,人生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房子抵押出去了,老婆和他离婚了,向同事向家长向学生疯狂借钱,工作也没了。最后,领导可怜他,给了他一个化学实验员的工作。

    ——我想讲的是他后半部分的故事。一个学理工科的知识分子,一个被自己“作”死的中年男性,仓促地就跌入了人生暮年。头发全白了,黑黑瘦瘦整日沉默寡言的。我们谁都不曾注意到他,除了作为谈资,他就是一个被遗忘的存在。

    突有一日,他精神饱满气宇轩昂,拿着一匝诗稿来和我交流,我为之惊叹!

    问他读什么书,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我这些年就读过两本书,一本《人间词话》,一本《论语》,还没读完。我笑着调侃他说:人家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你是半部论语写美文啊。

    ”扫地僧“的笔迹

    这个“扫地僧”,不仅让我折服于他深厚的文字功底,也让我看到了读写对一个人的救赎作用,更让我领悟到了慢读书的魅力。

    咱们简书上有些自称“博士”的人推荐一年读200本书,一个周末读20本书。唉,这不是哄骗人吗?可叹的是还有人满口感恩叩谢。

    我真想拧着这些听话人的耳朵骂他:你脑袋咋了?被浆糊糊住了?

    一个文艺青年,不管是初学级别的还是骨灰级的,被这速成的读书方法给糊弄住了,真是大悲催啊。

    看看简书上八里山人程远河的文章,凝练、蕴藉、大手笔!可人家先生说了,多年来只有《唐诗鉴赏辞典》和鲁迅作品不离左右。难道读上200本书的含金量就高于读两本书的价值了吗?

    慢读书,才能看到文字背后的风景。

    有些人写文是不好好说话的,比如曹雪芹这老人家。你以为《红楼梦》富贵荣华、锦绣满地,但悲凉之雾,早已遍布华林。不读上几遍、十几遍,如何领悟到它的好?

    中国的古诗词更是如此。一首写浪子流浪的小曲《天净沙 秋思》能倒背如流了,可是好文不厌千回读啊,问问自己,这首诗好在哪里呢?

    以“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为例来谈:

    “枯藤”带给人枯寂感;“老树”带给人苍老感;“昏鸦”带给人昏沉感;阅读时,你是否会在视觉上就会出现一个面目苍老、形容枯槁、表情迷惘而阴沉的人物形象?是否会在心灵上荡起枯寂、沉郁、阴暗的感觉?

    但是,“枯藤”是枯寂的,但未失苍劲感;“老树”是苍老的,但未失挺拔感;“昏鸦”是阴沉的,但未失矫健的姿态。

    ——全是黑白分明的轮廓,线条有力,对比强烈,像黑白两色的木刻,阴沉而有力。

    那么,这个断肠人的形象就是阴沉而带有力感的。想象一下吧,断肠人在故乡遇到了断肠之事,四处流浪。

    在流浪中,他经受着孤独和寂寞,经受着困乏和饥饿,用意志抗拒着心灵的痛苦和生活的困乏,渐渐地把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澎湃的激情消失了,剧烈的痛苦平静了,青春的幻想消失了,但人心也很快地苍老了,心灵变得枯寂了,性格变得阴沉了。

    读到这里,第一句方算是读完。

    好的文字都有着无限强的张力,越是慢慢读,其文字背后的张力愈凸显。于作者而言,是遇到了一个知音;于读者而言,则是悟出了文字中的妙处,会像陶渊明一样“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慢读书,才能反观自己的人生风景。

    越是慢读,越是能尽快融会贯通。这种通,不只是各种书籍各类文章之间的通,还是书与人生的通。

    《红楼梦》中第二十三回,林妹妹刚读完《西厢记》,走到梨花院墙角听戏文,正是《牡丹亭》中的台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的时候,不觉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站立不住。

    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像林妹妹这样的读书,即是通了。书里面的,书外面的,都融在了一起,映照着自己的人生,那一刻,纵然伤悲,也是清清楚楚地摸到了生命的痕迹。

    慢读书,才能写出不喧哗自有声的文字。

    当读书与自己的人生打通之后,我们写出的文字就是属于自己的,不喧哗,自有声。

    因为这些文字来自内心,来自思考,来自人生阅历。

    这难道不该是我们的写作追求吗?想想看,咱们这些写作者,不戚戚于无名,不汲汲于功利,辛辛苦苦来简书码字,仅仅是为了自嗨吗?

    我在《写作:照见孤独的自己》一文中认认真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

    来简书四个月,我发了33篇文章,慢慢读书慢慢写,虽然没有一篇爆文,但每篇文字的背后都有着自己的声音。

    许多文章都是缘于慢读慢思而来,特别是写人评,必须有深读深思,打通书中人物和现实里的人生。

    所以有时我写的书中的人物,就像是在写身边的人物。我写的《辛弃疾:金戈铁马,侠骨柔情》被身边一个好友看到,她问我,我怎么觉得你写的有你家铁人的影子啊?

    还有些时候,我就是在写自己。我在读《雷雨》的时候,是一个周末。像是一个疯子一样,我从客厅走到卧室又走到阳台,我大声地读蘩漪的台词,读到痛哭。虽然我写的《蘩漪:在冰与火的欲望中挣扎的女人》是一篇阅读量很低的文章,但是写完之后我特别舒畅。

    最后,借用周国平的一句话收束此文吧:“那些躁动不安、事事想发议论的人,渴慕荣利的人,以炫耀姿态生存的人,哪里会肯心于自个儿会意的境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读书变成慢的艺术,才能写出纯净有声的文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ps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