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分布》第二课时思路再梳理
《海陆分布》一节的重点之一,就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每每讲到这一节,就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以下两种方式,哪一种更好一些:是七大洲和四大洋各自特点、洲界线部分,放在一块儿学习,然后再去学习大洲大洋的分布问题,还是大洲大洋分开学习,先学习七大洲的基本概况,比如面积、轮廓、突出特点等,再学习洲界线、分布,最后了解四大洋基本情况,结合七大洲学习它们的相对位置关系。
今天的课堂上,是按照第二种思路来处理的,主要是从不同角度学习七大洲的分布,以及七大洲的一些基本概况。
七大洲的分布没有创出什么新意,还是从七大洲的相对位置、半球分布(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被哪条特殊纬线穿过、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等方面来学习。只是学习的过程稍微改变了一些,出示没有图名的东西半球图,让学生判断哪是东半球,哪是西半球,说出判断依据。有学生提出是根据海陆分布特点得出来的,我进一步引导,学习海陆分布特点时,我们先利用东西半球划分的有关知识,明确了东西半球,然后得出东西半球海陆分布特点;现在,我们利用已经掌握的东西半球分布特点,反过来判断东西半球,这就是对学过知识的应用,找到了各知识点的联系,扩大了自己已经构建的知识体系。接下来先引导学生读东西半球图,观察亚非欧大洋的相对位置,同时明确其半球位置,教会学生描述的方法,然后利用南北美洲进行巩固。对于南极洲,一是明确半球位置的描述,二是帮助学生弄明白为什么南极洲在地图上是白色的。
完成大洲东西半球分布的知识点后,进入七大洲分布的专项练习。学生先回顾刚刚学到的描述方法,指名读图说出,其他同学进行评判。然后学生自主解决其在南北半球的分布,给学生两个选择,可以利用南北半球图,也可以利用画有赤道的东西半球图读图描述。以赤道穿过的大洲为例,让学生完成特殊纬线穿过哪些大洲或哪些大洲的大陆,两种问法是为了强调做题时认真审题的必要性。学生读图同时,我在东西半球图上描出回归线和极圈,学生回答完毕,再引导学生找出被三条、两条、一条特殊纬线穿过的大洲,让学生对大洲的纬度位置有所认识。
有了以上基础,再让学生读图找出纬度最高和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就容易的多了。
学生活动不由得占用时间就会多一些,利用剩下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为七大洲面积排序,教给学生识记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各显其能,对大洲轮廓进行想象,帮助识别。对识别效果通过快速出示大洲图,抢答检验。
小结一下,布置个绘图作业,四十分钟时间就过去了。原来计划的洲界线只能留待下一课时去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