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分布》第一课时思路再梳理
今天学习《海陆分布》,整个上课过程跟备课时设想的基本吻合,自己感觉还算满意。
今天讲的是海陆分布的第一课时,相对应的课程标准为“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我安排的教学内容为两个,第一是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状况,第二是跟海陆有关的几个概念。
教学目标设定三个,1.运用世界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2.利用地图,明白大陆、岛屿、半岛、洲、海、洋、海峡的含义,并能够在地图上举出例子。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全球有几块大陆、几个大洋;在地图上找出并识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说实话,对于目标的设定,动词的运用总感觉把握的不好。)
具体的教学过程,分三个环节进行,海陆分布特点、海陆有关概念和七大洲、四大洋。其中描述海陆分布特点做为本节课的重点,找出并识记大洲大洋的名称次之,几个概念为了解性的。
学习海陆分布特点的环节里,有分三步进行,认识过程-海陆比例-分布特点。海陆比例的学习,利用一张空白的世界地图和海陆所占比例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得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海陆分布特点的学习,因为没有实物地球仪,就利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半球图,以及各半球海陆所占比例的表格,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分析数据,总结出具体的分布特点。其后引导学生讨论地球是否应该改名叫“水球”,使学生明白地球的命名不是根据海陆面积的大小来命名的。
概念的学习,在于使学生理解透彻,好在这几个概念都不难,结合地图较好突破。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增加了在地图上找一找的环节,目的也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对大陆的概念进行理解。
大洲和大洋的学习,重点在于其分布特点,也就是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建立上。放在本课时学习,任务量过大,因此这节课上,仅仅是让学生在东西半球图上,找出大洲和大洋的数量,熟练说出它们的名字,并能够正确书写。
新课学习之后,利用一个5分钟的微课视频,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一个总结,使学生在看的同时,再次增加了印象。
最后,出示南北半球空白图,大洲大洋都标注字母,问学生能否快速说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促使学生思考寻找读图方法,为下节课大洲大洋的基本概况和空间分布埋下伏笔。
这节课存在的问题,最突出的应该是学生合作学习没有怎么体现出来,但让学生通过读图观察、数据分析总结答案,对其能力的培养,是有帮助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