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分布》第三课时思路再梳理
不知是自己语速过慢,还是学生思考活动时给时过多,亦或者总是担心学生不会强调得过多,再或者是因为课堂设计存在不足,课堂时间总是感觉很紧张,往往预先设定的任务不能顺利的完成。
比如上节课,上课提问了一下海陆分布的有关内容,着重从不同角度学习了大洲的分布,所剩时间已经不多,所以大洲面积排序一带而过,根据轮廓特点来认识各大洲,也只能草草收场,更不用说学习洲界线了。这也再次提醒自己,以后安排教学内容时一定要仔细考虑时间问题,同时更进一步去研究课程标准,更准确地把控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海陆分布》第三课时的再梳理,就从复习大洲的分布开始。出示东西半球图,让学生读图从不同角度描述大洲的分布,再次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从亚洲和欧洲共用一块大陆开始,进入洲界线的学习。在东西半球图上,按照亚欧、亚非、南北美、亚北美的顺序依次学习。学习步骤,先明确洲界线的图例,然后圈起两洲间的界线,学生说出是哪两个大洲间的界线,亚欧分界线是最重要的一条,出示“亚洲和欧洲的分界”图,由学生读图找出分界线上的各地理事物。学生开始接触外国地名,强调对于外国地名的记忆,要先快速的多读,读顺口了,自然就记住了。因此课堂上让学生读几遍,提问巩固。其它洲界线则先圈,学生说出两洲名称,利用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或“东西半球”图,学生自己找出洲界线的名称并读记。接着出示标有洲界线的空白世界地图,让学生再次指图说出洲界线的名称。反复练习,大部分学生都能记住。
原本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四大洋概况和位置,七大洲、四大洋相对位置关系。处理好洲界线后,接着先了解四大洋概况,从名称、面积、深度、轮廓、位置、岛屿多少等方面进行,而剩余时间的重点放在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上。采用方式是举例,以亚洲为例,先读图找出它周围的大洋——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向学生强调描述时一定要说清楚方位,如北冰洋位于亚洲以北可以说“亚洲北临北冰洋”。再举大洋的例子,如太平洋,东侧为南北美洲,西侧为亚洲和大洋洲,南面为南极洲,描述时可以说“太平洋东岸是北美洲和南美洲,西岸为亚洲和大洋洲,南为南极洲”。举例完毕,学生可以独立也可以合作完成其它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现场气氛很热烈,参与度很高,巡回看看,帮帮弱势学生,效果整体还不错。
综合练习,用的是南北极点为中心的南北半球的空白图。此图的填充需要大洲和大洋相对位置关系、大洲轮廓等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先给学生时间讨论、记录,然后交流,说出自己判断依据,进一步加深印象,建立空间概念。
最后留给学生的是绘制大洲大洋简图,并填写完整。
需要补充的是,有时做题需要把大洲、大洋按照要求的顺序排列,这方面涉及比较少,以后遇到具体问题再进一步补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