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影小说的故事框架助你讲故事更轻松抓人
你们夫妻之间,有没有因为跟孩子的教育理念,教育观点不一致,而发生吵架和冲突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家庭都因为孩子的教育理念不同而吵过架,包括我跟我老婆之间也因此发生了很多次争执。就在昨天,我们又因为儿子在家喝水的事情发生了一次冲突……
昨天我儿子在家喝茶的时候,他居然把一部分茶叶跟水一起喝到肚子里面,这一幕刚好被他妈瞅见。
她妈立即平地一声惊雷:“你是憨了还是傻呀?把茶叶喝进去!” 顿时,把儿子吓得呆若木鸡,像把慈禧老佛爷的玉如意打打碎的小丫鬟一样,愣在原地。
他妈继续念经,茶叶是喝的怎么能吃呢!?吃坏肚子怎么办呢!?……儿子赶紧躲到自己的卧室逃离了现场。
我说,“屁大点事儿,整天吼什么吼!?” 没想到这一句话,把我老婆大人对我的怒火也点燃了。
“你个死人!天天你就这样惯着他,他喝茶叶,你都不管!茶叶能吃吗!?”
这时候我猛然意识到我的沟通出了问题,立即在心里默念我的小咒语: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等她情绪稍微稳定坐在沙发上的时候,我说,“ 其实茶叶是可以吃的。而且有清火,利尿,促进新陈代谢的功能……不信你百度查一下……”
她一边搜索一边说:他个小屁孩儿需要清什么火?利什么尿?!
后来她还像抓住证据一样,你看人家上面说了,是可以吃,但是,没有必要!………
其实,平静下来以后,我老婆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有点过激。事后我反思这件事儿,当我说,屁大点事,吼什么吼的时候,我也我错了。当一个人情绪上来的时候,讲道理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越讲道理越会偏离目标,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先处理情绪,先处理对话的安全感。
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发生以后,有的人会怒火中烧,有的人能够坦然面对。就像那些开车的时候容易发火的,怒路症患者一样。昨天我出去办事儿,在一个巷子里面停车下人的时候,后面一辆车就疯狂的按喇叭,甚至直接冲到我窗口来要理论,我一看这是一只一年只有三季的绿脸炸猛,赶紧加油门闪人。一个人经常情绪失控的本质原因有两个:一个在于他的认知局限性,第二在于他们认为自己没有更好的其它选择的可能性,什么,都是别人逼的。
我这个生活中的小插曲,肯定没有电影小说中的故事那么精彩。我只是想通过上面这个日常生活当中的小故事,我给大家分解一下讲故事的框架要素:背景引导+人物角色+障碍冲突+对话细节+故事结果+价值引申
背景引导
就像我上次用《长安十二时辰》给大家分析了一下用场景法提升故事影响力中提到的,作者只用了三句话就简要交待了故事的背景:长安西市,天宝三年,元宵节期间。故事背景是听众首先感知到的时空关系,讲的时候不能想起什么讲什么,太过啰嗦,背景引导,包括时间、 地点、跟故事主要冲突、表达目标相关的信息。这些要把它讲清楚,背景信息,起到后面故事主线的垫脚石的作用。
我刚讲的这个小故事的背景,也是简要说了一下,家庭矛盾的争执,多是由于教育观念的不一致,引发的冲突,交待了这个故事,说的不是去年,也不是历史故事,而是昨天我家里刚刚发生了一件小事儿。
人物角色
电影中的人物角色一般有两类:一种是英雄,一种是恶棍;一种是制造麻烦制造问题的;一种是解决问题、解决麻烦的。 电影、小说在塑造人物角色的时候,会有很多的细节,年龄,大小,性格特征,习惯动作等,因为人物,是电影、小说中故事的灵魂。
我们在表达的时候虽然不需要像小说中那样,做那么多的刻画和渲染,但至少需要用一两个小细节把人物的角色刻画出来,你不能只说他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他是一个猥琐的人,他是一个勤奋的人……这样听众是感受不出来的,这样的人物是没有代入感和辨识度的。
比如射雕英雄传里面的郭靖,他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是憨厚,甚至有一点呆傻。4岁才会说话,第一次遇见黄蓉的时候,黄蓉觉得他呆呆傻傻的,就点了一桌子的菜,蹭吃蹭喝,吃完了又说没有盘缠,郭靖居然把自己的汗血宝马和貂皮大衣都送给黄蓉做盘缠……你说这样一个憨厚呆傻、耿直豪爽的小伙子,怎叫人不喜欢?
所以我们要学习小说、电影里面角色塑造的方式,对人物进行一些简要的细节刻画,这样你的故事人物才会更丰满,别人听完你的故事,才有印象、才能记得住。
障碍冲突
我们经常祝福别人一帆风顺,这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谁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障碍,一路走来的磕磕绊绊。凡是那些阻碍你目标达成的,你都可以把它当成一个障碍冲突来表达:想锻炼身体,但起不来床;想减肥,却无法控制对大餐的诱惑;想快点儿到达目的地,却出了点小碰撞、小摩擦;想真诚的交个朋友,结果却被耍了……这些都可以作为讲故事里障碍冲突来设计。
一个没有障碍,没有冲突的故事,他就不是故事,只能说是流水账,只能叫日记。一个拯救世界的英雄必然要给他匹配一个破坏世界的对手。我上学的时候最喜欢看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系列,这部电影之所以这么精彩,我想跟赵天霸,鬼脚七,甄子丹演的纳兰元述等这样的大反派的精彩出演,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障碍冲突需要重点刻画:比如说,你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内心如何的挣扎?环境如何的恶劣?对手如何的强大?失败的后果多么严重?等等。
对话细节
你如果看过小说就会发现,小说当中一定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和主人公的个人内心独白,电视剧当中会用旁白的形式,来解释人物内心的挣扎。我刚才讲故事的时候,也是运用了人物对话的小技巧,模仿了我老婆的语气和她与孩子、与我的对话。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听众的代入感,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你在讲故事的时候,如果能够声情并茂的绘声绘色的,复原故事主人公的对话场景,也能达到小说那样的效果。
这里,你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你也不需要像录音机一样,把彼此双方说的话都重新复述一遍。而是有针对性的,有筛选的,把跟表达主题相关的重点对话,讲出来就可以了。
故事结果
俗话说,百因必有果,你的因果就是我。你种下一粒苹果的种子,才有可能收获一树的苹果,顶多只是大小的区别,你总不可能种下一粒苹果的种子,收获一树的橘子和香蕉吧。
电影中的故事结果, 通常是主角克服了重重困难,达成了目标,英雄打败了恶棍,拯救了世界!故事也从而达到高潮。
现实生活当中,你更多的不是去拯救世界,而是去拯救自己。你所讲故事最终的结果怎样?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前因才会导致后果,你故事中的因果逻辑成不成立?这些,是听众在意的。讲故事不是拍连续剧,每集的结尾还要留个悬念,你讲的每个小故事都需要有个明确的结果,否则听众会听得莫名其妙。
价值引申
一只狗的使命是陪伴与守护;一棵树的使命是净化空气、渲染世界;一个故事的使命是为了升华主题。
在地摊上:释迦牟尼的经验,10块钱一本;圣人孔子的经验,10块钱一本;兵圣孙武的经验,10块钱一本;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的经验,统统10块钱一本......面对同一本书,同一部电影,同一个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 重点是你从哪个角度去看、去解读。
你讲的故事蕴含了什么意义?你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什么样的主旨? 我开篇讲自己生活中的那个小故事,就是为了提醒自己、提醒各位小伙伴们在沟通的时候,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每个故事的价值需要你引申和提炼,当你把故事价值揭示与提炼出来的时候,就如同在沙砾中发掘出闪亮的金子,在贝壳里发现晶莹的珍珠,才能催人感悟,发人深思。
以上6个要点:背景引导+人物角色+障碍冲突+对话细节+故事结果+价值引申。这是讲故事的基本思维框架,你无论是复述他人的故事,还是编写自己的故事,都可以用这个思维框架,作为你讲故事的套路,从而让你的故事更精彩,更抓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