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着雨的下午,有人品茶观雨,十分惬意。
有人却懊恼不已,湿漉漉的天地,认为是雨破坏了心情。
同样的情景,人们为何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呢?
莎士比亚说过,事情没有好坏,都是人的思想在作祟;你之所以感到不幸福,主要是你心中负面的反应造成的。
无独有偶,马云也说,要专注于事情的本质,因为事情没有好坏之分,所谓好坏,都是自己加上的,只有客观的分析事情的本质,才能正确解决。
那么,莎士比亚和马云都在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
这正是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心理学的一个小知识,认知行为疗法ABC理论的核心。
事情本身不是问题,如何看待这件事情才是问题。
这个理念是认知行为治疗的鼻祖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的,他被美国媒体誉为“心理学巨匠”。
他的治疗理念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古希腊哲学斯多葛派哲人爱比克泰德的影响。爱比克泰德认为,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看法所困扰。
什么是ABC理论呢?
A就是事件本身,C呢就是最终导致的结果。
一般人都会认为是事件A导致了结果C。
比如说出去旅游正好下雨了,旅途上就多了一些阻碍和不便,有人就会非常不愉快,一路上阴沉着脸,自然是什么风景也看不到了。他们就会认为,所有的不愉快都是下雨这个事件导致的。
但其实,在下雨和旅行变味不愉快之中还有一个B,那就是人们的认知,就是人们如何看待下雨这件事。
如果有人认为,就是因为下雨了才领略到了不一样的风景,因为烟雾缭绕的风景更加美,遇到的困难也是旅行中不同的体验,因为人生的道路就是不停体验,无论是快乐的还是艰苦的。
这么想来,下雨的旅途就会充满乐趣,说不定就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
再比如,一位女孩因为男朋友的偶尔一次爽约大发脾气,最后导致了分手。
那么导致分手的原因,究竟是不是男朋友爽约这件事本身呢?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实际上却是因为女孩的认知导致的。
女孩的认知就是,男朋友爽约了就是不爱自己了,男人必须百分百的服从自己才是真正爱自己的表现。
所以说,是这种错误的认知最后导致了分手,而这些认知都是和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等方面有关,是逐渐形成的,慢慢积累起来的。
如果追溯下去,有可能这个女孩在童年缺乏安全感,也有可能长期的不被人肯定,而导致了需要在成年后,不停在伴侣身上寻找存在感。
有一个经典小故事,一只黑熊从小养在笼子里,几年后带到森林里,放了。但是让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那只黑熊走出了笼子,却依然遵循在原先的笼子范围内活动。
黑熊为什么会固步自封呢,那是因为在它的认知里,它的世界就只是笼子那么大小。就算眼前出现了那个广阔的世界,它还是选择相信自己的信念而不走出去。
这个就是错误认知,也就是不合理信念。
我们要给自己的内心,引进一束光,来粉碎那些深深植入在我们潜意识里的观念。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说,唯一重要的是点亮你自己心中的光,而要达到这一点,你要做的就是自我觉察。
而一旦,你那些根深蒂固的价值观,信念和教条被自我觉察的光照亮,那些控制住你的非理性的东西就会消失。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一提。
我们都需要不停省察我们的人生,不要被我们的错误认知毁了自己。
关注我,更多心理学知识分享。下期更加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