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

作者: 梅子ctmfa | 来源:发表于2018-11-30 22:37 被阅读54次

    《我们仨》是杨绛在92岁的高龄记录下63年他们家的点点滴滴。本书总共分为三部。刚开始看第一部第二部的时候,文中是以梦境的形式来展开阐述的,感觉有一些看不懂。

    我原来知道这是一本杨绛回忆与她丈夫、与她女儿之间的回忆录。所以只好上网去搜,后来才知道原来杨绛口中的古驿道实际上就有一点联络员传递信息的味道在里头,在她83岁高龄情况下,老公和爱女先后入院。但她没被打倒。她的坚强让三个人相依相偎,相伴相惜,与女儿丈夫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当女儿的病情一次又一次加重时,杨绛说“我觉得我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着热泪的眼睛。”随着爱女和丈夫的相继离开,从此“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杨绛先生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整篇文字中弥漫着思念的忧伤、落寞、凄凉和无可奈何。

    杨绛没有忘记钱钟书对她说“绛,好好里(即‘好生过’)”,在92岁高龄开始写他们回忆,而这回忆真正的开始在第三部。第三部分从他们结婚后开始写。讲到了婚后在牛津求学,他们女儿的出生。一直写到1998年钱钟书先生去世。

    在第三部当中,看到了他们的乐趣。他们不求名不求利,他们最大的乐趣就在于阅读和写作。在牛津求学期间,杨绛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没有注册入学但是她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泡在了图书馆中。而她和钱钟书经常在一起比赛看谁看的书多。钱钟书看着拙手笨脚,但是他把很多精力都用于学习中。对女儿教育上面的培养也是,从小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阿媛小时候也是一个很喜欢阅读的孩子,在别的孩子都在玩的时候,她自己一个人可以躲到小阁楼里头看书看一整天。爷爷把她称为钱家读书的种子。

    第三部讲述了他们面对困难,他们仍然相濡以沫相知相惜,他们一家生活在一起快快乐乐。困难在他们面前就显得尤其的渺小。杨绛说“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在抗战期间,物价飞涨,买不到吃的情况下,而在杨绛的笔下。缓缓道出如何去买,如何将米中的石子捡出来,并没有一点点的埋怨情绪在里头。在文革期间,他们遭受了身体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但是在杨绛的笔下,也是不过是非常地普通将之叙述而出。他们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杨绛还翻译出了《堂吉诃德》,钱锺书写出了《管锥编》。

    第三部还讲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在牛津大学留学,后面他们到法国留学,他们实际上是有机会留在国外的,但是他们却回到了兵荒马乱的祖国。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了他们自己的一份力。在中共内战期间,他们还是有机会选择出国的。杨绛说:“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不愿做他国的二等公民。”虽然她的言语间没有什么谈爱国,但是从她的行动看得出他们的爱国情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仨》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ik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