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活着》

《活着》

作者: 横秋归雁 | 来源:发表于2024-03-16 17:12 被阅读0次

余华的《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如沧海一粟般的小人物福贵,随着大时代的洪流,跌宕起伏的一生。

可能在读者的眼中,富贵的一生是苦煞的一生,可是在作者余华的眼中,福贵的一生,是忍受责任、苦难、无聊和平庸的一生,也是动荡、平静、踏实和幸福的一生。

余华在《活着》英文版自序中谈到,作家的写作往往是从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转瞬即逝的记忆、一句随便的谈话、一段散落在报纸夹缝中的消息开始的,这些水珠般细小的细节,有时候会勾起漫长的命运和波澜壮阔的场景。

《活着》的缘起,是于华在听到美国民歌《老黑奴》之后,感叹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陆续离他而去,依然温和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余华决定写一本小说,于是,《活着》诞生了。

跟老黑奴略有不同,福贵是有过幸福日子的。不但有房,还有100多亩地。殷实的家境,让游手好闲的福贵染上了嫖赌两大不良嗜好。半年间,他输光了全部家产。

老爹将全部家当抵押了三担铜钱,让他自己挑着去还债。沉甸甸的担子磨烂了福贵的绸衫,磨破了他的肩膀。福贵终于明白钱财来之不易,幡然醒悟,金盆洗手,放下还债的担子,挑起了养家糊口的担子。

厄运却由此接踵而来。先是老爹被气死,后是老娘病重无钱医治,他又在给老娘买药的途中被抓了壮丁。

战场上眼见过枪林弹雨,尸横遍野,活下来的福贵归心似箭。

家里只剩下媳妇家珍,因发烧不能说话的女儿凤霞,尚未谋面的儿子友庆。

晚上,一家子挤在一起。福贵听着夜风吹动屋顶的茅草,看着亮晶晶的月光从门缝里钻进来,心里又踏实又暖和。他一会儿摸摸家珍,一会儿又摸摸两个孩子,一遍遍自言自语,“我回家了。”

现在的家,在福贵心里既是寄托,又是港湾。

四年后,土改开始。赢了福贵家产的龙二,被共产党当成恶霸地主枪毙了。

福贵庆幸自己大难不死。他对自己说,这下可要好好活了。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别的什么也不在乎。

可是,怎么好好活呢?

眼看有庆到了上学的年纪,家里实在没钱,不得已,福贵夫妇俩将十二三岁的凤霞送了人。

友庆是被姐姐带大的,知道因为自己姐姐才被送人,每天哭着要姐姐,说啥也不肯去上学,最后熬不过福贵的毒打终于去了学校。

凤霞因为太想家,有一天偷跑了回来。晚上,福贵送她回去的路上,终于忍不住,又把她背了回来。

他对家珍说,“就是全家都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

福贵这句有分量的话,让苦命的女儿留了下来,让福贵更像爹,也让家更像家。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村里为了大炼钢铁,要找一处风水宝地。风水先生挨家转悠,来到福贵家时,连说,好地方,好风水。因为家珍认识风水先生,福贵的房子才免于劫难。村里的老孙头没那么幸运,房子直接被烧掉,连个睡觉的窝都没有了。

战场上死里逃生。龙二又替他挨了枪子。老孙头又替他挡了灾。福贵的运气似乎特别好。

可是,家珍却得了软骨病。

有庆也出了事。

有庆给生孩子大出血的校长输血,被医生抽光了血液,活活抽死了。

可恨的是,医生还问富贵,有几个儿子?为什么只生一个儿子?

而校长正是福贵当兵时一个战壕的战友春生的老婆,春生,已经当上县长。

福贵和家珍不接受春生的补偿,只说他欠着他们一条命。

文化大革命开始,春生被揪出来批斗。晚上他来看福贵和家珍。夫妻俩让他好好活,因为他还欠着他们一条命。最终,春生不堪忍受每日的痛苦折磨,上吊自杀。

凤霞到了出嫁的年龄。经队长介绍,嫁给了城里的搬运工人二喜。小两口恩恩爱爱,对福贵和家珍也很是孝顺。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好景不长,凤霞生孩子时难产大出血,生下孩子苦根就死了。

不到三个月,家珍也死了。

临死前,家珍说很知足,下辈子还和福贵一起过。

福贵说家珍死得好,死得平平安安,干干净净,死后一点是非都没留下。

苦根四岁时,二喜因工作意外死亡。从此,福贵和苦根,一老一小相依为命。

苦根小小的年纪,聪明懂事,小嘴能说会道,还知道帮着福贵干活。

苦根七岁时一天生病发烧,福贵煮了半锅豆子让他吃,自己忙着下地去了。回来后发现苦根撑死了。

福贵把苦根埋在了西边的一块坟地。那里还埋着他的爹娘、他的家珍、他的凤霞和二喜。

福贵有时很伤心,有时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他亲手送葬,亲手掩埋。哪天他两腿一伸,就不用担心哪一个了。

他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元钱,雷打不动。为的是自己死后,留给替他收尸的人。

福贵老了,耕不动田了。他买了一头待宰的老牛,给他起名福贵。福贵觉得老牛跟他很像。两个福贵每天一起下地干活,一起休息。福贵有什么话也只对着老牛诉说。本来以为只能活两三年,没想到福贵跟老牛活到了今天。

村里人说他们是“两个老不死。”

福贵,虽然再没有少时辉煌的大富大贵,但能这样平平淡淡无所牵挂地活着,也算是有福了。

福贵的福气来源于他多灾多难的经历,以及他对其一生经历的独特看法。

余华在书中说道:“他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他似乎能看得见自己过去的模样,能够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

回首福贵的生命历程,儿女、妻子、女婿、外孙相继离他而去,留他一人与老牛为伴。怎不苦痛?

可是,人是不堪回首那些苦难历程的。只有当人遭受了重重艰险磨难,内心练就了强大的承受及包容能力,才会回首过去,拨开苦厄,捡拾被掩埋的幸福时光。

他会把那些幸福时光延长成一个时段,并无限拉长,而只把那些最苦难的时刻,定在某个节点上,让它们成为短暂的瞬间。

所以,当福贵回首往事时,他沉浸及满足的是妻子的温柔贤惠、儿女女婿的懂事孝顺,他的脑海里回想的一定是那些温馨美好的画面。

时隔四十多年,他依然记得年少时家珍还是一个女学生,头发齐齐地挂到耳根,穿着月白色的旗袍,提着一盏小明灯,高跟鞋滴滴答答地敲在石板路上,让他一见倾心的刹那。

他也记得家珍生了有庆后从娘家回来时穿着水红旗袍的秀美样子。

那也是家珍此生的两个高光时刻。

他还记得凤霞出嫁时喜庆热闹的场面,及听到凤霞有孕的消息后,全家围坐举杯,笑意盈怀的共祝。

……

在他的脑海里,在他记忆的深处,他一定是把那些快乐重温了一遍又一遍。甚至有可能,他将那些美好时刻定格成了永远和无限。他将那拥有的曾经,在内心幻化成了一直跟随的永恒。

那些有光的时刻,是他生命中的有力支撑,让他满意着自己的富足,就像家珍临终时所说的很知足一样。在这种满足中,他的亲人,从来没有离开过,只要他想,他们随时就可以过电影般浮现眼前。所以,福贵,并不孤单。他的心里容得下那个家,及家里所以的人。

而因自己的疏忽和失误,导致外孙离世。那种希望的突然破灭,深痛的内疚自责,又是怎样在夜不能寐的夜晚啃啮他痛苦的心,他又是如何走出那难以释怀的阴霾,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一个人,无论经历过什么,只要他想怎么看待过去,他就能做到怎么看待过去。他想怎样走出过去,他也能够像希望的那样走出来,时间是疗伤的良药。四十多年的时间,已足以让人放下从前的不舍和执着。

回想过去,龙二赢得了福贵的全部家当,看似风光无限,却在土改时被当成恶霸枪毙。

一个战壕出来的春生,当上了县长,比回家务农的福贵,前途不知光明多少倍,却在文革中上吊自杀。

福贵的命运实在堪称多舛,无疑却又暗含幸运。难道就像他和家珍说的,“这都是命。”

命也好,运也好,谁能说得清?谁又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活下去,高高兴兴地活下去。

至于活着的意义,余华在自序中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这话似乎又和对本书中谈到的那些对自己的经历缺乏热情,只会用一两句话表达所认知的一切的村庄老人的形容“一大把年纪全活到狗身上去了。”有些矛盾。

人,还是要为了一些东西而活着。为了爱,为了希望,为了所爱之人的期望,为了自己对自然或某事某物的热忱和兴趣……

又或者,仅仅是口腹之欲,也是热爱生活的重要表现。

不然,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尤其是当我们遇到生活给我们的考验和磨难时,我们何以度过那些艰难困苦的时刻?

就像如果从没见过光,我们会以为世界就是黑暗的模样。如果我们只去关注那些生命中的至暗时刻,我们又怎会倾注身心去体验这人间至美至善的欢乐?

所以,活着,不仅仅只为了活着。一定有活着以外的很多东西,不论是什么,都值得我们挖掘、期待、向往、追求以及回忆。

那就好好活着,尽己所能地活出精彩,活出本色。

相关文章

  • 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 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呐喊,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

  • 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

  • 活着活着活着

    人一出生起往下走,走啊走啊尽头都是坟墓,这是自然规律,人生有太多无常,这些谁都知道,可是,年纪不大就没了的还是叫人...

  • 为了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这部小说,名为活着,内容则为死亡。 一个叫做福贵的老人,向“我”讲述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 故事中一个活着...

  • 活着?活着!

    昨天被微博管理新则冲击的失望。同性恋不是病,不是色情,不是违法,不是变态,不是非正常。这些简单基础的理念到底在这里...

  • 活着?活着!

    刚刚刷知乎,看到有个问题。 问的是你看过哪些让人印象深刻的采访。 一路浏览下来,有搞笑的,有睿智的,有超正三观企业...

  • 活着!活着?

    经过上一次的自杀未遂,我努力着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正常,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努力的撑着,努力的活着。 我妈她是经历...

  • 活着!活着?

    人都是越活越明白的,而我,越来越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 生活活在得与失,我们都是在得到中获得满足,在失去中获得成长。...

  • 活着!活着?

    拖着汗水走过了不该属于哪个年龄的日子,心中不免感伤那时心灵的强大。智者总是会吧儿时的记忆描写的悲欢交错,使那段...

  • 活着,活着

    最近读了很多人推荐的一本书,余华先生的《活着》。读完才明白,他被这么多人推崇不是没有道理的。 福贵,本书的主人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in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