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其实,书中的两篇序已经对铁皮鼓《语文课》一书做了很深入的点评,我何来“高见”,仅是以掌门的课反观自身,反思自己罢了。
摘录如下:
李文思老师如是评:魏老的“语文课”像是“人文课”,他所讲的是一种“现实的语文”,是一种语文与哲学、语文与社会的巧妙结合。他尊重人性,以人为本;他博古通今,帮助我们开阔视野;同时,他又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堂思考,每一堂课都像是一次思维训练,因此每一堂课都那么吸引人。他赋予了每一节课一个主题和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他认真地思索教学的每一个切入点、每一个细节,甚至把课前几分钟的聊天当作了解学生的一个窗口,为教学服务;他仔细聆听每一个“刺耳的声音”,然后对课堂的状态进行反思。
干国祥老师评魏老师的课“比一般的语文课更关注人性、关注社会”,“魏老师的课,恰恰是自觉地追求德性的语文课”,“魏老师的德行语文课是以一种思辨的面貌出现的”。干老师对语文课的理解:从德性、智性到诗性,体现了深度语文的一个追求:径由思,抵达诗。
2
书中主要是魏老师二十余节课的实录,这些课主要是古诗词教学和文言文教学。每篇实录我都细细地读,深深地省,再次被他圈粉。
魏老师用录音笔录下每节课,然后整理成实录,这种主动寻求自我提升的精神深深感染我。我买了录音笔,也这样做过,但是也只是录了,没怎么听,没写实录,没有多少像魏老师这样深入的反思。这种办法其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径,我想也是时候把录音笔找出来了,或者直接用手机录。录下整节课,然后寻找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的“真相”,对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寄希望于提升自己。
魏老师对于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深度解读,他的课有人文关怀、有深度,那种深度或许与他广通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息息相关。看看实录的部分题目吧:在意象之河上漂流——《山居秋暝》第一课时;黯淡了刀光剑影……——《六国论》课堂实录;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阿房宫赋》课堂实录……诗意而又深意,命名即代表某种理解,每个题目就代表了课堂教学的核心,我何曾这样想过?也想不出。
关于他的教学与解读,我“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我将这样做:
对每篇文章,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必须素读,首先得有自己的解读,这解读最好以批注与总评的方式形成——一如网师作业,然后才能去借助别人的解读与设计,结合学情,最终找出文本的“大问题”,“交集点”,进行以学情为基础的教学设计。
以往也这样做过,但是太耗费心神,很快放弃,于是,止步不前。是时候改变惰性了,是时候改变自己的肤浅了。
素读很容易,难的是读出自己的理解,这种理解必须是深入的、合理的,这种文本解读能力,是自己的向往却一直无法达到的,怎么办?2019年计划进行文本解读的主题阅读,读是其次,深入其中,做笔记、反思自己、想清楚改善自己的措施并践行应是关键。读什么,魏智渊、干国祥、王荣生、孙绍振……很长很长的名字,很多很多的书。
与此同时,进行哲学主题阅读,为什么这么多年自己并未获得多大提升,原因很多,比如虽然读的书多,却并未真的消化而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并未省察自己,比如只是停留于书本,而为化为实践灵活运用,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自己思想固化、浅薄,思维力薄弱,哲学是改变的良方,赶快深入其中吧。
读一个人的书,心生敬佩与向往,这是很自然的,但如果仅仅停留于此,那最终也是一种虚无吧。向他学习,向他的方向前行,真正的行动起来,想方设法去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朝向往的、理想的他靠近哪怕一点点,这才是真实的吧。
掌门的书文、公众号文章还将反复、认真研读,藉由自己真实的努力,希望自己不再是南明的后进生,希望有朝一日有机会见到掌门时能够与他深入交流——哪怕几句话。这深入,这深度却不易获取。
上路吧,向德性、智性、诗性出发。
附上该书的目录,它本身就是一种美,就是深度:
目 录
序一/铁皮鼓情结/李文思
序二/在道德与智慧之间/干国祥
【语文课】
1.从超级女声到诗歌欣赏——新学期第一次“登台亮相”
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走近《诗经》
3.负心郎是怎样炼成的——《氓》第一课时
4.“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氓》第二课时
5.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电影《死亡诗社》讨论
6.焦母为什么要休掉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
7.在孝顺与爱情之间——《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
8.在意象之河上漂流——《山居秋暝》第一课时
9.什么样的诗才算是好诗?——《山居秋暝》第二课时
10.当诗人们登上高处……——《登高》第一课时
11.好诗是需要咀嚼的——《登高》第二课时
12.把应试进行到底——《乌衣巷》鉴赏训练
13.今天怎样讲文言?——文言文教学设想
14.黯淡了刀光剑影……——《六国论》课堂实录
15.幸福是一种平衡的艺术——我教《伶官传序》
16.“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最不值得过的人生”——电影《罗生门》讨论
17.给每一个寝室起一个温暖的名字——《项脊轩志》第一课时
18.眼泪为谁而飞?——《项脊轩志》第二课时
19.“两字功名误煞人”——《项脊轩志》第三课时
【附录】
1.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2.以叙为议,借古讽今——《过秦论》课堂实录
3.走近哲学的殿堂——《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后记
2018年12月25日星期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