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感

作者: 孤城的猫 | 来源:发表于2016-04-15 11:00 被阅读114次

    诗经小感

    我有时会想,我们这一代人到底该怎么定义我们自己的身份。是中国人吗,却鲜有人自愿接触中国古代的思想精华。不是中国人吗,却都有着炎黄子孙的血统。

    我们对外国人吹嘘,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千年前就文有《诗经》、《离骚》,武有《孙子兵法》,卜有《易经》,农有《齐民要术》,医有《神农本草经》,多么辉煌的历史啊,多么值得吹嘘的资本。

    可事实上呢,我们到底有多少人认认真真的看看这些先辈留给我们的瑰宝,读一读来自千年前的思想,品一品贤人的智慧。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拥有着爆炸的信息渠道,能非常方便的查找到需要的资料,能够得到全球共享的资源,但是我们也必须接受来自电子产品的诱惑,网络世界的诱惑。我们有些人用科技更好的学习,我们有些人也用科技更好的娱乐。这些我们都非常清楚,我们也知道要多学习多思考,却不由自主得被科技吸引,我们经常对自己说看完这集就去读书,但看完这集还有下集还有下下集,直到天已黑花已谢,幡然醒悟,一事未就。

    在韩剧和美国大片里盘旋,在电脑和手机中切换,娱乐当然要比枯燥的学习来的容易,何况还是来自过去的晦涩的古文。人明白很多,可做到的很少,而且人本能上会寻找简单的事情去做。在轻松的娱乐和晦涩的古文之间,恐怕大多数都会不由自主的选择娱乐。

    我也是科技的臣服者,即使我在写这篇文章,也会被到来的QQ信息吸引,然后转到其他地方,等放下手机时,时间已经过去十几二十分钟。

    我们宁愿在娱乐的怀抱里消磨一天,也不愿给自己的心灵一点休憩的时间,不愿给古老的传承五分钟的闲暇。我满眼看去,都是中国人的躯壳,而他的精神、他的灵魂到哪里去了,是完全消失了还是小的难寻?这也是未可知的。

    这样的中国是可怕的,满口仁义礼智信,说着温良恭俭让,背地里早已偷鸡摸狗五毒俱全。对外宣扬种种,实则信之少少,四书五经几人看过,“百姓”“千字”几人背得,“风”“骚”传世几人吟唱,背弃传统文化的民族是贫瘠的,也是可悲的,哪怕我们的经济如何的发达,我们的物质多么的富裕。

    我真正开始接触诗经是在今年,本来是为了完成语文的作业,可慢慢读了几篇后,竟被晦涩的文字吸引。

    (一)

    投之以木瓜,报之已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是诗经卫风里的《木瓜》,大意是: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是希望珍重情意永远相好。

    千里鹅毛,礼轻义重。情义的轻重不在于物质,而在人内心的真诚。投之以木,报之以琼。在现代看来是物质的不对等交易,是愚蠢的行为,在古人看来真挚的感情胜过庸俗的物质。

    (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秦风《无衣》: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秦风《蒹葭》: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郑风《子衿》: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五)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邶风《绿衣》: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睹物思人,衣仍在,人已往!

    (六)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郑风《风雨》:风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鸡鸣声不息。风雨之时见到你,心里怎能不欢喜。

    风雨势大,恐今你无法来见我,却突然看到了你这个心里欢喜的人,怎么能不感到开心的呢。就像我说:你来,风雨再大也愿过来接你。古人只用“云胡不喜”胜过千言万语。

    �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kn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