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013980/fcc1dc9638ad8237.png)
近期三个重要文件值得关注:
6月10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简称《培育计划》);
7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
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其中包含专项实施方案《农业品牌打造实施方案(2022—2025 年) 》(简称《实施方案》)。
农业品牌顶层文件的接连发布,既是指南针,也是及时雨。对于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来说,如何把握品牌建设机遇?农参君试图拆解政策文件,提炼出三大关键词,给各位作参考。
区域公用品牌
《培育计划》《指导意见》《实施方案》三个文件均多次提及“区域品牌”建设,其中《指导意见》更是多达12次。区域品牌的建设规模达到什么程度呢?《中国农业品牌发展报告(2022)》中指出,截至2021年底,全国省级农业农村部门重点培育的区域公用品牌约3000个。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指在一个具有特定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因素的区域内,由相关组织所有,由若干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的农产品品牌。
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关键词——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这就点明了区域品牌的公益性、公共性以及核心主体。在元一智库农研中心构建的“品牌囤”模型中,提出了“一个主体、两个机制、三个世界、四个支柱、五像合一”五个维度的品牌建设路径,其中首要关注的就是一个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含了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认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整合小散乱弱格局的旗舰品牌;是解决农产品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权威背书品牌;更是整合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平台品牌。尤其对于农业生产经营者来说,资源和资金的聚集倾斜,能够在技术、营销、资金等方面,借势补齐短板。
企业参与区域品牌建设、享受区域品牌红利的一个典型的案例,涪陵榨菜,“中国榨菜数涪陵,涪陵榨菜数乌江”。“涪陵青菜头”“涪陵榨菜”是重庆涪陵区的区域品牌,更是全国榨菜的领军品牌,而“乌江”是涪陵榨菜集团推动区域品牌建设、同时与区域品牌荣辱与共的一个样本。
早在2017年,乌江涪陵榨菜就占据了包装腌制食品30%的市场份额,而行业老二鱼泉榨菜仅占12%,其他品牌都在10%及以下。乌江牌榨菜还远销欧盟、美国、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涪陵榨菜区域品牌的发展壮大,其实是母凭子贵的过程,正是涪陵榨菜集团意识到了区域品牌蕴含的巨大价值,紧抓区域优势不断拓展市场,才有了今天涪陵榨菜绝对压倒式的“榨茅”江湖地位。是小产品大市场的良好示范,更是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深度融合的最佳案例,值得每个还在探索、摸索中的农业企业去思考和借鉴。
透过政策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区域公用品牌是公用资产,不是企业私有,本身就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对于农业经营者而言,要有战略眼光,紧抓政府推广区域公用品牌的初衷,积极占领市场,把公用资产变成企业资产一部分。
现代农业产业园
《培育计划》指出,“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建设,打造精品区域公用品牌”。
《指导意见》强调,“聚集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打造一批品质过硬、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精品区域公用品牌”。
《实施方案》提到,“聚焦现代产业园区,以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水产、 茶叶等为重点,塑强一批品质过硬、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
三大文件不约而同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园”,由此可见产业园是农业品牌尤其是区域品牌建设的主要依托。
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典型示范作用,探索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路子,发挥了为农业服务的整体服务功能,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兴农、务农、为农宗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建设管理机制,推动产业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两部门批准创建了2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以2017-2020年创建的15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分析对象,从主导产业数量分布来看:绝大多数(115个)的产业园突出优势、集中打造,着力发展1个主导产业,占比达到75.16%; 选择2个主导产业的产业园有31个,占比20.26%。每一个产业园的主导产业都是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因此产业园也成为产业做大做强、打出特色打出品牌的重要载体。
如山东嘉祥县,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优势生产基地,2019年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1年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第三批国家级制种大县奖励政策。近年来,嘉祥县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实施5大工程10个重点项目,把“嘉祥豆种”打造成为引领嘉祥农业增效的“新引擎”、农民增收的“新突破”、农村增绿的“新旋律”。
9月21日,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经验交流暨“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视频推进会指出,突出品牌富园,以特色创品牌、以标准育品牌、以营销强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
元一智库规划中心认为,做好产业规划是县域富民产业的基石,而商业成功是检验产业规划成败的唯一标准。品牌与产业相辅相成,以市场为引领,最终实现产品优质优价。产业园做规划之前一定要做策划,做规划之后一定要做品牌。建设“区域品牌、园区品牌、产业品牌、产品品牌”四位一体,以品牌引领规划建设,目的就是让项目落地,实现产业与市场的有效衔接。
地理标志
三大文件中都提到“加快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相较于绿色食品的普遍性及有机农产品的高门槛,地理标志农产品因其所蕴含的“三个世界”——历史人文世界、绿色生态世界、品质美味世界,而在近年来备受重视。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具有特定质量、声誉的产品,是品质的代名词。截至2021年11月,农业农村部批准认证地标农产品共计3454个,其中以县域为单位申请认证的产品多达1876个,占比超50%。
保护和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的重要内容,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3年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共落实中央财政资金22.7亿元,支持63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支持产品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
在四川内江,作为内江黑猪产业发展的践行者,四川恒通擘画打造60万头生态内江黑猪农牧循环产业园的宏伟蓝图,积极承担国家级内江猪保种备份任务的社会使命;利用“十二化福利养殖标准”加上“快乐福利养殖”六大指标,坚持300天福利慢养,粗粮饲喂,无抗育肥;建设云顶土内江黑猪食品加工厂,开展内江黑猪肉精深加工业务;构建云顶土内江黑猪品牌,开设内江黑猪菜品及鲜肉销售的内江黑猪品鉴馆,逐步建立品牌黑猪鲜肉连锁店,打造内江黑猪全产业链,给追求幸福、健康、高品质生活的人们提供放心的土黑猪肉。
农业高质量发展时期,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已成为战略选择,做好“特”字文章,加快培育特色产业,盯紧地理标志是关键。农业经营者要积极参与地理标志的申请使用,依托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带动产业发展,实现自身盈利的同时造福一方百姓。
来源:农参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