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一辈子几乎都生在农村。自然我也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后来上学读书,考上省城的大学,读了一所师范大学。从我记事起,我印象中的母亲就是一位严厉并且不苟言笑的母亲。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似乎很少见到母亲笑,我的父亲常年不在家,一年中有一大半时间在外面打工。我小时候并不知道父亲在外面具体做什么,母亲也不和我们说,我自是不敢多问的。一直到我高中毕业上大学时,我才知道父亲在外面做的事就是废品回收站。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收垃圾,卖垃圾。在那个时候,父母一定是怕影响我,怕丢我的面子才不说事实真相吧。
成年后我才知道这些,每次想到父亲在外面从事的“工作”,不免心酸至极。其实我一点也不介意他工作的不体面,我感恩父亲和母亲为我们的付出,但我一点也不感恩他们对此工作的隐瞒。
孩童时候的我是天真无忧的,但也许是自身性格的原因,又或者是自身环境的影响,我从小便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
这也许有天生的原因,也有后天的因素。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很少笑,很少和农村里其他的妇女开玩笑。我知道,她是心有不甘的。她虽然读书不多,但是她对自己命运的不甘心,转化成对生活的严苛和认真。母亲是一板一眼的
人,做什么都极为认真负责。不管是农田里的粗活,还是家里的大事小事,都会极力做到最好。她很勤劳,每天早晨天不亮就会起床,为我们姐弟两个做饭,然后洗衣服,等我们吃完饭后就收拾碗筷,然后去田地里干活。这一切我看在眼中,心里不是滋味。那时候我年龄虽小,但我懂事早。早早就变得沉默寡言了,很早就知道了生活的不易。
那个时代村子里的人们都不太富裕,但母亲对我和弟弟的吃穿用度都很大方。村里的小孩子一年都难得穿上新衣服,而我和弟弟一年中总会有那么一两次穿上母亲给我们买的新衣服。那个时候我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孩童时候每个女孩都有自尊心,都是爱美的。我也不例外。
母亲是爱面子的,她会将每一件事做到周全。过年的时候,家里是最热闹的,母亲会给我们做肉丸子、鱼丸子、炸酥鱼、炒瓜子和花生,置办其它的年货。而父亲会提前到镇上去买一些新鲜的水果和糖果,饮料和香槟。在那个年代,这些零食在我们看来就是人间美味。一年都吃不到一次。所以小孩子自然是喜欢过年的,每次过年就是我们的狂欢日。在那个年代物质的贫乏,生活显得特别简单。有一个苹果,或者一捧瓜子,我们都会乐上几天。
而村里其他的小伙伴们,家庭条件和我家不相上下。但他们的父母却比我父母节省一点,穿着和吃喝方面朴素一些。当时在年幼的我看来,一直以为我们家条件不错,年轻的心里滋生出一种小小的虚荣心和满足感。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对此我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愧疚。我知道父母养我功我读书不容易,可是我却不争气的找不到体面的工作。因为从小内向自尊的性格,我不善言辞,不够自信,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毕业后我决议去广州一个企业里上班,而母亲不同意。我记得那天我在武汉的出租房里和母亲打电话沟通此事,但是母亲并不同意我远到南方去打工。我记得那天我第一次和母亲吵架了。这么多年来,我在母亲的眼中就是一个乖顺的女孩,内向、体贴、乖巧、听话。在大学之前的那些年里,我在班上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家里又是懂事的女孩,在亲朋好友面前更是不声不响,一副腼腆害羞的摸样。但是大学毕业后的那天,我却反抗了母亲,我心里是怨她的,这些年来她把我管教得太严厉。那次,我想挣脱母亲的爱,尽管我知道母亲是不想让我受到伤害,但是我却义无反顾的决议要离开武汉。
就在那次电话沟通中,我生平第一次和母亲吵架,事后我因为愤怒伤心自责悲愤的感情,将我的手机重重地摔在地上。我不知道我在生气什么,但我分明的心痛了。
我记得后来我还是去了南方,一个人踏上陌生的征程,一个从来没有坐过火车从来没有远离父母的女孩,在绿皮火车里坐了15个小时到了惠州,然后辗转到镇上一个电脑芯片代加工厂里,开启了我的打工生涯。
这也许是我成长中的一次坚决的对抗,和母亲的对抗。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每次想到这些事,心里涌现出一些莫名的酸楚,我心疼母亲,也心疼自己。自从大学毕业后,我和母亲变成了一个既亲密又陌生的朋友。我们是母女,我们是闺蜜,偶尔也是敌人。我身上流着她的血,有一样倔强的性格,有一样敏感脆弱的因子。我们一样骄傲,又一样脆弱不堪一击。
24岁的年龄,我一个人在广东打工。因为适应不了社会,也不知社会工作中的规则。感到力不从心,在那样一个陌生的城市里,我没有一个朋友,也不太和父母打电话。我不愿意将自己的无能展现给任何人,即便我的生活一度陷入无助和迷茫中。一年后,我因为一些原因辞职了。母亲又在电话里挽留我,可是我听不进去。现在想想,我是不懂生活的苦和艰难。我一意将生活理想化,从不知道生活的真相。
不得不说,青春时期的我,是叛逆和不知世间真相的。我认为枯燥和呆板的工厂生活没有前景,不顾父母的劝阻坚决辞职回到了武汉。
可是武汉的工作一直不好找,在武汉呆了2个月后,我像一只夹着尾巴受了伤的狼,回到了父母在黄陂的住处。而彼时,父母在那个黑暗狭小的出租屋里打工。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的我,看到这一切时,我心里有深深的刺痛感和无能为力。
我的母亲,在我年幼时,极力给我最好的生活。我感谢她,她将生活的真相隐藏,将生活中的苦难自己独揽。纵使我愚钝痴傻,天真固执,在吃过了生活的苦后,才渐渐理解了她。
那些时候,我和母亲的关系就不再如以前一样。也许我们都是敏感的人,我们心有灵犀,却又恍如敌人。我常常有这种感觉,话到嘴边却不知道和她说些什么。这种感觉让我难受,我想和母亲亲近,却迟迟不敢靠近。
我是寡言的人,甜言蜜语我是不会说的。在自己深爱的母亲面前,我更是无法说出那些话。话到嘴边,却吐不出一个字。
原来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甜言蜜语,多数说给不相干的人听。
我终于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都是相似的人,她也是这样的女子。我们相似,却又完全不同。这大抵就是母亲和我的关系。
结婚生子后,我和婆婆住一起。婆婆和母亲是完全不同性格的人,她爱说笑,生活轻松随意,在家务能力上真的不及母亲的一半。甚至小学没有毕业,是位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初和婆婆共处一室,我真的很难适应这样的妈妈。我和我的母亲一样,是在条条框框里生活的人。生活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数学题,一定得有个程序,按照一定的方法计算出生活的结果。早上几点起床,吃喝顺遂心意,家里得整整齐齐,晚上10点半前收拾好一切睡觉。
但我的婆婆是随意的人,她对于生活的吃喝琐事马马虎虎,饭菜做的简单至极,能省就省。饭吃完了也不急着去洗碗,可以和人一起聊天聊到深夜不去睡觉。经常大笑,甚至偶尔还有小调皮和撒娇。所以当我看见这样的婆婆时,我的心里总会莫名的想起我的母亲,她是那样的人,对别人照顾周全,体贴入微,操心家务和身边每一个人,勤勤恳恳,却让她爱的人畏惧她。因为她的爱是深沉的,散发着威严的光。
今天的我亦为人母,我做不到她那样的勤勉持家,做不到她那样的忘我付出。岁月的年轮早已在她单薄的身上刻下痕迹,头发已花白,年轻时候苗条的身材早已发福,皮肤黝黑松弛,眼睛布满忧愁和慈祥。但就是这样的母亲,让我敬畏和爱戴。她对生命的热爱,是庄严和热烈的。她对于我,给予过我尊重和包容。她虽然有她的一些执拗,太过强势,但我理解她,也原谅了她。她就是这样的女人,让我心疼和敬畏的母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