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主人公张阿姨(化名)年龄48,女儿小梅(化名)年龄21岁。
作为一个母亲,张阿姨认为自己的人生曾经历过伤害,自己有责任保护女儿不受伤害,有责任不让女儿再走自己的老路。
张阿姨为家付出了很多,为女儿付出了很多,可到头来她却发现,原来自己根本不懂怎么爱女儿,故事要从张阿姨的经历讲起。
张阿姨人长得漂亮,年轻时追求她的男性也很多,但张阿姨就想找一个踏实过日子的人,于是就嫁给了一位她自认为老实可靠的男性,也就是即后来女儿小梅的爸爸。
张阿姨没有想到,结婚后丈夫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在产房一看到生的是女儿扭头就走。而且在张阿姨月子期间,丈夫一家人不管不顾不说,大冬天还让张阿姨到河里去洗衣服,以致日后让她落下了头疼腰疼等月子病。
张阿姨认为,这些忍忍就过去了,但丈夫一而再地还出轨搞外遇,张阿姨劝丈夫好好过日子,而且还带着女儿去找丈夫,但丈夫就是重男轻女一点也听不进去。
当时特别生气特别难过,张阿姨自然也没有考虑过,带着女儿去见第三者会对女儿的心灵造成阴影的问题。
因为不想女儿走自己的弯路,张阿姨从小就教育女儿,男人没有好东西。小梅中学的时候,张阿姨就避免小梅跟周围男同学接触,要求女儿的前后左右排必须是女生,如果不是女生,则要求老师全部换成女同学,如果老师不给换,她就请求学校给小梅换班。
路上,如果男生和小梅说话,张阿姨就会去盘查,然后家长会上去告状。因为这个事,弄得整个学校都沸沸扬扬,小梅在学校里没脸做人,同学们排挤她。张阿姨认为,即便当时自己的做法再过份,也都是出于对女儿的爱和保护。
小梅高中的时候,因为离家远寄宿,张阿姨则干脆搬到离女儿附近的地方去住。张阿姨几乎每天都要去女儿的房间,经常以各种理由或是没有理由地来房间打扫卫生洗衣服等。同屋的女同学都笑话讽刺小梅,说她有公主病等等各种难听的话。
有一次,张阿姨偷走小梅的日记本,小梅慢慢长大了,张阿姨怕女儿传出早恋会影响学习成绩,于是拿着日记本与男生对号入座。如果日记本中的名字是男生,张阿姨就会去警告对方,而且还会要求老师给小梅调换座位甚至换班。
张阿姨认为女儿大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她听说大学里同居怀孕之类的事情特别多,因为不想女儿做出这些事情怕毁了女儿一辈子,张阿姨就帮小梅挑选了一所文科学校。
因为文科学校里男生会比较少,这样她就可以放心。但是仅管放心,张阿姨还是将家搬到了女儿上大学的地方。
张阿姨在小梅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甚至还逼着女儿从学校里搬出来和她一起住,这样又让小梅的生活回到了小时候。
大学时,有一些男同学追求小梅,小梅因为迷茫不懂得怎么和男生相处,就去问妈妈怎么办。男同学请女儿去看电影,然后张阿姨就让小梅带着自己一块去。男生一看到小梅的妈妈竟也跟着来了,整个脸都变了样,立马转身走人。
时间一久,学校里有关小梅带着妈妈一同看电影的事又传开了,什么母女同上阵等等难听的话,小梅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但张阿姨却认为,跟着女儿一块儿去,这样她会放心一些。
大学毕业后,小梅去电视台实习做外景主持。
但工作中需要采访之类的,张阿姨则会在小梅身边看着。如果小梅需要去外地出外景,张阿姨则直接不允许小梅去,因为摄影师是男的。
张阿姨认为,摄影师是男的,隔三差五去出差,一去就是外地,外地又够不着人,出事了怎么办,到时后悔也来不及。张阿姨经常看杂志,她感觉娱乐圈也挺乱的,而她同时认为电视台就是娱乐圈,有潜规则,她特别怕女儿吃亏上当。
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没办法完成,再加上一些流言蜚语,小梅在单位待不下去就辞职什么也不干了。辞职以后,小梅还觉得妈妈挺开心。
毕业之后,小梅在网上找了个男朋友,张阿姨和男生见面之后,又让男方签订一份一辈子不出轨的协议。张阿姨认为,那个男生有时候给小梅送花送什么东西,感觉男生不是什么好东西。
因为张阿姨认为女儿谈的那个网恋男友根本就不靠谱,所以就给小梅安排相亲对象。这些相亲对象都是自己经过考察的那些人,自己觉得没有问题,就让小梅去相亲。
这么经过四五次之后,小梅烦了,就对张阿姨说,妈妈你别再费力了,我再也不结婚了。张阿姨的出发点是为女儿好,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女儿小梅会不结婚,这也成了张阿姨最为头疼的事情。
如今张阿姨知道自己错了,女儿的性格被自己管教的特别压抑,特别孤僻,她希望小梅以后能改变目前的性格,她希望女儿小梅能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自己喜欢的男朋友。
成长感悟分析:
生活中有这样的父母,把自己曾经受过的伤害,转嫁到孩子身上,而且转嫁还打着爱的名义。其实这是父母对孩子进行的一种暴力伤害,最终孩子会因为这样的一份过于沉重的爱,而让自己的人生有很多很多的黑暗。
妈妈从小对女儿描述男人不好,这类的女孩第一对自己很不认同,会非常自卑。第二就是对婚姻的认识态度,妈妈对男人的认知,会让女儿认为婚姻就意味着背叛、痛苦、伤害,甚至是死亡,同时对男人还会极度的恐惧厌恶。
作为父母,有义务让孩子快乐开心阳光地生活,而不是把自己的恐慎脆弱去放在孩子身上。孩子作为一条无辜的生命,父母请不要让孩子去承担自己曾经受过的那些伤害。
故事里的主人公张阿姨,分明是用自己的行为去让女儿远离两性关系,带来的这种恐惧,这种不安全感,这种焦虑,其实分明是出于自己对爱的保护。
她过度地靠近女儿,让女儿和这个世界隔离了。作为妈妈,如果张阿姨不撒手,女儿小梅就会没办法去和这个世界接触,她会容易变成一个对社会功能丧失的无能的孩子。
张阿姨让女儿隔离了与异性的关系,也间接让女儿隔离了与同性的关系,以致后来大家都认为小梅是一个异类,嘲笑她,所有人没有人愿意和她成为朋友。妈妈的行为会让女儿在对两性关系的不信任中,导致相亲一次又一次失败。
虽然故事中的主人公张阿姨,是一位内心背负着巨大伤痛的弱小女性,但她依然需要用正常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因为用仇恨永远解决不了仇恨。
放下仇恨,宽恕,原谅,放过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让自己活得更好,活出个人样来成为自己人生的赢家,这才是单身妈妈张阿姨带着小梅应该做的事情。
曾经受过伤害,视男人为洪水猛兽的女性,这类妈妈对女儿的教育不是告诉她,这个世界上男人都是小人没有君子,而是应该告诉女儿,要矜持,要懂得分辨哪些是君子,哪些是小人,这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正确的,而不是全部都否决异性。
人活的意义,在于选择我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我选择了,才能证明我活着。而故事中的张阿姨却剥夺了女儿小梅的选择权,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作为父母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有些时候,并不是父母安排的就是最好的。
人都有资格选择让自己精彩的活着,别说我的青春,我做不了主,我活着的每一天,我都要做主,小梅必须让自己明白她已成人,应勇敢地对目前这种生活枷锁说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