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话:
广州连续多天阴雨,每天晚饭前后的天色都仿佛世界末日。我连续几天,冒雨参加了Sinner-B拉拉小组与南医大拉拉群共同举办的一系列彩虹议题的活动。
我在前面的文章里面也说过,作为一个直男,想要迅速融进这个“圈子”里,其实是有困难的。且不说LGBTQ群体对于突然深度闯入的直人有着复杂的感受和惊讶,我自身的定位、初衷和心态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过极大的变化和重建。也使得我一度陷入情绪和认知的低潮,对外的解释口径为:我正处在“自我认同”的严重重构期。
所以才想写这样一篇文章,来告诉你我这段时间的感受、观察和困惑,也告诉你我的思考:为什么我一个直男,要这样深入地去了解一个跟我自身毫不相干的领域和群体。
1、好奇之后,你还想要什么?
关于LGBTQ的活动上,总能见到三三两两的直人身影,在他们的自我介绍当中,听到的最多的就是“感兴趣”。但是这样好奇的面孔总是不断变幻,一些人来一些人走,满足了最初的好奇之后,便打着饱嗝离开,以为已经了解了这里的全部,和原来的我一样。
确实,这样的了解程度已经满足了直人们很多的需求,满足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满足了窥探猎奇的欲望,满足了自以为是的认同。我在不断伸长脖子探入这个领域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问自己,在满足这最原始的好奇心之后,我还要干什么。在我日常的工作生活消遣当中,在我能在别人面前大聊同性恋、双性恋、泛性恋、无性恋、性别流动、酷儿理论等等纷繁的概念得意炫耀自己的博识多知之后,我还想要什么?
2、你如何接受自身认知世界之外的事情?
我自认为已经跳过了用异性恋思维来看待同性问题,偶尔听到别人用异性恋思维痕迹很重的问题发问时,甚至有些不屑和自鸣得意。一段时间接触下来,认识到同性之间的感情其实和异性恋一样,就如喜欢萝卜和喜欢白菜般寻常且无需原因,看着大街上走来走去的人,也突然没有男女的划分概念。这些东西似乎从之前的“了解”变成了现在的“理解”,化为我认知当中最普通的一部分,不再凸显、特别。标签撕去,痕迹清除,世界的面目突然模糊。
但随我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了解也就越难变为理解。曾经一度认为双性恋和性别流动只是一个过度状态,并不认同其作为固定状态可供人以标签形式贴上,但后来便放弃强硬的理解,改为接受。我们的理解往往是建立在过往经验的基础之上,但当这样陌生的模式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之外、在已有的经历当中找不到可以参照的范本时,理解就发生了问题。比如很多人以异性恋“男和女”的方式来理解同性,认为“攻”和“T”就是同性恋当中扮演男性角色的一方,而“受”和“P”则是扮演女性角色的一方;又如很多人以为双性恋就是男女通吃,是个滥情、花心的代名词。但实际情况于此相距甚远,同性恋并不是Cosplay,双性恋也不是见一个爱一个,这样的“代入式”的理解方式会产生更大的误解。
这就逼着我站在更高或者说更广阔的立场上去看待这个事情,在理解之前,不加偏见、不带抵触地接受。这个所处的地方是之前所从未来到过的,可能残缺不全、松散危险,但会提供给你一个新的视角,站在这里去看待把你逼上来的那些新问题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平日司空见惯的生活和问题,这是让我感到惊艳的一瞥。这样的接受和理解方式是我不从尝试的,提供给我了一种全新的理解接受陌生事物的方式。
最初我觉得,如果两人性取向和性别认同不同,那世界在他们眼中展开的方式都是不同的。这样巨大的差异性让我为之疯狂,也是我兴趣的原动力。但在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其实人和人都是相同的,人和人也都是不同的。我反而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了那曾经让我着迷的空间。原本以为生活中会因为身边这群LGBTQ朋友们而打开一扇窗户,但最后发现,打开这扇窗户的人是我自己。而外面那我不曾体会到的空间,也并不是寄存于他人,而是一直在那里,就等我推开窗而已。
3、自我认同的困局
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样的人?
我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这两个概念到底是什么?
性别到底意味着什么?男人和女人到底指的是什么?
我这样正常么?正常又指的是什么?
我该怎么面对自己的现状和周围预期的冲突?别人的期待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样的问题更多地出现在LGBTQ群体当中,对这些问题有意无意的思考就如他们上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等东西一样,一直伴随着他们,且问题逐渐逼近终极。就如某晚的讨论,一路从女同讨论至女权,到权利和自由的边界、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思考得轨迹会因为性取向和性别认同这些“与生俱来”的身份而变得不同,不流于日常的世俗和麻木。我在很多LGBTQ朋友的故事当中看到了这样的轨迹和思维方式,从隐约到清晰再到化为己有。而这就是让我推开自己狭小房间里那扇隐藏的窗的那只手。
其中让我感触最大的一点是,很多LGBTQ群体的朋友,在喜欢或者追求一个人的时候,并不会过多地考虑对方的“属性”,比如是功是受,是T是P,这些刻板如男女一样的标签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否喜欢。不少身边的直人朋友都接受过“同志”的表白,包括我也是。而反观异性恋,虽然“属性选择”在我们的恋爱过程中几乎没有存在感,但这只是被隐藏掉的自动性筛选——异性OK,同性呵呵。
意识不到并不是不存在,这样的“属性筛选”已被根深蒂固到潜意识之中,甚至有些同性恋朋友也曾遇到过这样的困扰。但不可否认,他们对此认识的更清楚,走出得也更快。甚至某些层面来说,这才是更纯粹的感情。
4、“外人”的意义
我一直说,作为一个“外人”,我的介入困难且让我忐忑。困难在于很难同情、感受,忐忑在于害怕自己的浅薄理解加深外界的误会。但作为“外人”,这个过程本身也就有意义。我可以看到他们身在其中所不能察觉的问题,能够反馈他们在和社会沟通时的感受,而这个进入的过程和我在这里点滴记录下的东西,也是一个参照和范本,这样的故事可能会让更多并不了解LGBTQ的人,能够更加感同身受地体会和理解。
————————————————————————————————————————————
接下来一段时间,马赛客将会继续集中火力针对LGBT领域相关话题发送推送。
▼可能涵盖以下话题:
◣女同与女权的纠葛纷繁◥
◣“同志”们真的有“精英主义”么?◥
◣第三性别与性别流动◥
◣LGBTQ圈内组织梳理◥
▼当然,如果你对性别领域话题不感兴趣,也没关系。马赛客关注众多被边缘人群与话题。如果你有感兴趣的领域,请直接回复告诉我。
目前正在酝酿的选题:
◣自杀群体◥
◣罕见病◥
◣Eating Disorder 饮食障碍症患者◥
◣旅行之后◥
欢迎对相关课题感兴趣的朋友前来认领,我们一起来关注亚文化与被边缘的群体。(个人微信号:elildz,添加注明“马赛客”与感兴趣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不关注随你
微信公众号:马赛客(mosaicers)
-复杂世界的真实之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