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文明

作者: 恒之馨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2-10-12 21:45 被阅读0次
    文化与文明

    文化是什么呢?

    文化是人类身份的一种标志。人生活在五种基本的处境里,分别是物质的处境、社会的处境、生命的处境、文化的处境、情感的处境。前三个处境,其他生物也有,但情感的处境和文化的处境却是人类高度发展了的。

    为什么呢?这就是人类发明了文字,那就可以把经历的一切用文字来保存下来。人一出生,心脏就会跳,胃就会消化,这就是基因的记忆,然后我们发生了很多事,我们大脑都把它记忆了下来,这就是大脑的记忆。后来人类发明了文字,那就可以把很多的事情,各种甜酸苦辣都记载了下来,于是文化高度发展,人也进入了文明时代。

    文化起于何时?

    这是一个争论的问题,有的人认为,人是先解决了吃饭的问题,然后才有文化,其实人一开始就有文化,吃饭和文化是共生共长的。

    原始社会就有了艺术,有了绘画、对歌、舞蹈、音乐,这说明艺术有一个非常古老的起源,人是一边解决了吃饭问题,一边就唱歌跳舞,我们要解决吃饭的问题,就要发明弓箭,就要学会用火,这就是物质的文化。

    等到能感到自己的力量有限的时候,就出现了祖先的崇拜,然后对祖先的崇拜又产生了对美的需要,这就产生了艺术。

    后来一个一个人群产生了,要协调人的关系,就出现了伦理学。国家产生以后,就出现了政治学,经济发展了,就产生了经济学,社会发展了就产生了社会学。

    人要把自己的经历都记录下来,那就产生了历史学。还有文学,那是谈情感的。后来技术发达了,又产生了自然科学。

    艺术是最有趣的!

    在诸多的学科里,艺术是最有趣的,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艺术和人的距离最近,艺术有艺术的逻辑,与求真的历史学不同,也和探索宇宙奥秘的自然科学不同,研究历史的时候啊,那就是在求真,而艺术却是在求美,这就涉及到对美的理解。

    18世纪英国有个画家叫做荷加斯,他对美做过定义,他说,曲线要比直线美,渐变要比突变美,侧面要比正面美。

    18世纪又有一个苏格兰的哲学家叫做大卫·休谟,他说,美是一种感觉,既然是一种感觉,那么每个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时候人们的感受是一致的,有的时候却是不一致的。

    18世纪英国的政治家和美学家埃德蒙·柏克,他区分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他说,美是一种哲学,一种让人感到安慰的东西,所有让人感到安慰的东西都是美的,反之,让人感到紧张的都是丑的。

    很奇怪的,他把崇高归结为丑的范畴里,因为崇高起源于对丑的解决,它的基础是丑而不是美。这样的一种理论,已经不是在讨论形式和感觉了,而是在讨论哲学意义上的美,这就很抽象了,什么叫紧张,什么叫放松,这就把美学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上去了。

    哲学家叫尼采,二十几岁时,写了《悲剧的诞生》,谈到了很有意思的事情,他说古代的所谓舞蹈,那就是一些载歌载舞的团队,戏剧也是这样,就是一群人跳舞、唱歌、演戏,但在音乐里面却不那么有情节,音乐只让你的情绪波动。

    他发现了两种东西,一个叫日神,一个叫酒神,酒神是控制人的情绪的,日神是控制人的理性的。他还说,悲剧一般都有一个教导的作用,比如《俄狄浦斯王》杀了父亲娶了母亲,这个剧本就是一种道德的劝诫,但是尼采发现了,人在看戏的时候,注意的不是道德劝诫,而是故事的情节,譬如俄狄浦斯王是如何被抛弃、如何流浪,然后又成为国王的。

    人在看戏的时候啊,完全被情绪所左右,而不是被道德诫命所左右。这里啊,尼采发展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艺术和人的情绪、人的感觉是紧密联系的,人往往受酒神控制,不是那么理性。这样就有两分法,一种人是生活在艺术世界里,另一种却不是。

    有一本书《艺术:让人成为人》。书里说了一个叫塔洛克的人,他是一个小镇上五金店的经理,60岁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的一生过得不怎么样,塔洛克非常讲究实际,从不读书,也不思考,一切都是现实,他只对眼前发生的事情做出反应,他是个守法的好公民,他对别人没有敌意,虽然有的时候也会表露出一些激进的观点,但基本上是个好好先生。

    他生命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赚钱,在为他举行的退休晚宴的前一天晚上,他的妻子死了,那天他就开始反省,他发现自己的一生好像从来没有开心过,他的儿子就请他到纽约去休假,去看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他去了以后,觉得自己无法欣赏那些东西,比如他看到水、石头的雕塑,看到水慢慢从石头上流下来,很多人看到这个雕塑就感到平静了,没有那么焦虑了。

    可是塔洛克看了以后,觉得石头还是石头,水还是水,有什么意义呢?他说,艺术有什么用呢?于是他的儿子又请他去看梵高的画,他又觉得这些画什么意思呢?

    于是他的儿子儿媳就告诉他,梵高的时代是什么样的,梵高的画在当时一文不值,现在一幅画就要值几百万美元,这让他感到非常震惊,他觉得这些看来无用的东西还是有些用处的。

    他有时就想起妻子在世的时候与自己是不同的,他的夫人渴望旅游,渴望看话剧,希望家里有一些小艺术品,他妻子活着的时候,他从来不觉得这有什么意思,他感兴趣的就是饭吃的好不好、钱赚的多不多。

    当他开始对一生进行忏悔的时候,他的儿子以为他会做出改变,没想到他就说了,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够再开几家连锁店。这样一个人啊,完全是生活在现实里面。

    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就是想告诉大家,这个世界,假如没有艺术、文学、诗歌、舞蹈、电影,当我们把这些东西都去掉以后,我们的人是不是可以活得更开心,还是更不开心?!

    艺术的人总有一种想法,以为只要有技巧了,就是舞蹈家了。他把技巧看成一切,其实不是这样的,假如一个人对于世界缺乏应有的理解,缺乏艺术思想、艺术理论,就跳不好舞,简单的把艺术理解为技巧,那是不正确的。

    文化带来审美喜悦!

    文化可以给我们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叫做审美喜悦,比如说你看到好的东西,看到花朵、蓝天、大海,你觉得美,因为这种美让你高兴,感到一种喜悦,这种喜悦在我们内心中就激发出一种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就是审美喜悦,甚至无需对喜悦进行任何分析,这种喜悦还是存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发现美、展现美的,艺术家的一生就是要把自己在美中感到的喜悦通过自己,传递到别人那里,也让别人从美当中感受到喜悦,艺术家在全世界中去寻找美,找到这种美以后还要展现出来。所以,他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寻找美的人。

    艺术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奉行的是艺术的逻辑,与其他学科是不同的,我们这里要谈一谈所谓短距的理论,距离很短的理论。

    美在原始社会与人是很接近的,美和人的情感是很接近的,这样我们就找到了一种短距的理论,所谓短距的理论就是直接的,而长距的理论要经过很多时间才能够到达的。

    举个例子来说,古代的时候,人们累了就直接坐在路边的石头上,而现代人呢,要先去种树,树长成后还要把树砍下来,变成木材,再找个木匠做成凳子,这样才坐下来,这个距离够长了吧?

    我们就发现,凡是离人很近的东西都是短距离的,而我们要把它理论化、复杂化,那就变成长距离的了。艺术,是以短距离的形式来完成人与人的沟通的,我们回到尼采的命题上来,日神和酒神主宰着不同的世界。

    日神管的是理性的世界,酒神管的是情感的世界,这两个世界相当独特,艺术技巧的一面,应该归日神,但是其本质的一面应该归酒神管,凡是与人比较直接的东西,并不那么靠理性来解决的。假如你靠理性来解决,用的都是理性的思考,但是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用情感的方式来解决,那就是审美喜悦,哪种离我们更近一点呢?哪种离我们更远一点呢?

    我们说啊,人的感觉和知觉哪个近一点?你把手放在火烧烤感到痛了,这是知觉还是感觉呢?知觉是什么,知觉是想一想,人不会去想为什么会痛,痛就是痛,那就是感觉啊。

    你出门了,突然发现很多人在看你,回头率好高啊。那个时候你要想一想,为什么呢?也许你太漂亮了,那就是知觉。我们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一定是靠分析的,更重要的是靠感觉,因为感觉让人更短更直接。

    两个人相爱了,靠的是感觉呢还是分析,主要是靠感觉,为什么会相爱呢?就是审美喜悦在起作用,审美喜悦越来越多,两个人就越来越靠近。

    当一个人,一部影片,一段音乐不断的把审美学带给你的时候,魅力就产生了,你的情感就被魅力牵着走,这就是生活幸福的来源,这种幸福的逻辑是直接的、短距离的沟通。

    所以人从爱走向婚姻,基本上靠的是艺术的途径,即审美喜悦,而人从结婚走向分离,靠的基本上是分析,日神的逻辑,这点很重要。

    艺术的特殊性,它是短距离的,是不断地带来审美喜悦,然后让人们发现美、展现美,以便用美把人与人的距离拉近。

    分析是另一种东西,把人或物放在道德分析的体系上去做出评价,然后评出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在所有做理性分析的时候,却把人与人之间距离拉大了。

    在进行分析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减少审美喜悦,所以人是一个感情动物,能靠情感和美,把人与人凝聚在一起,这就是历史演化留给我们的经验。

    什么是文明呢?

    如果把文化比作珊瑚的话,那么文明就是珊瑚礁,它更加具有结构,具有制度,应用的范围也更广。

    文明是一个社会,叫做文明社会,文明是用来区分原始社会与文明社会的一个标志,三样东西可以作为评价的标准,一个是文字,一个是城市,一个是国家。

    原始社会有几百万年,文明社会只有几千年,如果一天有24小时的话,那么其中的23个小时55分都是原始社会,最后的五分钟才是文明社会,但是这最后的五分钟就是发展的最快的。

    文明,其实就是依靠文化的纽带而结成的文明体,这个文明体可以算是人群,也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大于国家的区域文明。

    目前对文明的研究依靠的是三个单位,分别是民主国家、区域文明和全球化。从文明的制度来看,也反映了三种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文化的关系。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就过上了文明的生活,人也就从二维的生存变成了三维的生存。

    什么是二维生存呢?就是两个维度,身体产生欲望、大脑加以贯彻。什么叫三维生存呢?那就是除了大脑和身体之外,还加上心灵,这样就有三个维度,分别是身体、大脑和心灵。

    把三者串联在一起的纽带叫生命,生命走了以后,身体被泥土吸收,大脑被文化吸收,心灵被宇宙吸收。读书也是这样,你用身体来读书读到的是知识,用大脑来读书读到的是理性,你用心灵来读书读到的是体验和理解。当然,希望大家用全身心来读书。

    从这个意义上看,文明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有人说文明的反义词是野蛮,我却认为文明的反义词不是野蛮,而是本能,文明生存意味着人高度地发展了人的文化环境,并且把它变成了一种生存方式。人通过文化发展出文明社会。

    美学家朱光潜,他说真善美是人的天性,他写了一本书叫《谈美感教育》,其中说到人世间的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种不同的活动,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相当。

    真关乎知,善关乎意,美关乎情,人有好奇心就要求知寻求真理,人要求善就要想好造就人生幸福,人能动情感就爱美喜欢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求知,想好,爱美,这三种都是人类的天性,人生来就有真善美的需要。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

    文明有很多分类,根据地域分成东方文明、西方文明、中华文明、非洲文明,根据时间可以把文明分为古典文明、中国文明、近代早期文明、近代文明、现代文明,还可以以发展程度为标准,把文明分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有趣的是,除了物质文明,观念文明,制度文明显性文明外,还有隐性的文明,那就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规则。比如吃三顿饭,白天工作,晚上睡觉,那就是一种约定俗成,不那么做就会感到不舒服。

    隐形的规则其实就是无意识,就是苏格拉底说的,把优秀变习惯,就是孔子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比如说一条鱼在水中游,它不觉得在游泳,那游泳就是它的根本的特征,一个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冠军用技巧用意志在拼搏。

    所以人类在无意识中养成的习惯却是最能够反映人的文明生存本质的。

    文明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文明的本质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国民性,那是一个民族大多数人相信的文化习俗,它可以分成上层结构、中层结构、底部结构。上层结构是文化表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化传统。

    中层结构是各种制度底部的结构,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男女比例与其寿命、海上民族、农业民族等,这些因素集中反映了人与文化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随笔/恒之馨(整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与文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qx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