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欢迎晚宴上说了一句话,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引用的是杜甫诗《春夜喜雨》的句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联想到美国国务院基伦•斯金纳将与中国的竞争描述为“一场与一个完全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斗争”。“文明”一词也许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会成为一个热词,成为网络热议的一个话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明和文化是两个完全不同意义的词汇。就其定义而言,文明是一种历史的沉淀,通过文字或文物来记载,但并不完全是历史的、过去的,文明同样有着认识和进化的发展过程。而文化是人们对文明的认识,有着程度上的不同,同样是一个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两者又同样是不可以完全分割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讲的就是从文明文化的转化过程。中国儒家传统文化,重视教育教化,其路径方法也可以归结为八个字“风行草上,润物无声。”教化自始至终都是自上之下简单,自下至上的改变,往往被认为是反叛或者是革命。这也是传统上尊与敬、信与诚的根本意义所在,无所尊敬就不易接受,无所信诚就不能坚守持久,一种理念或者认识就难以推行。
今天人们也都在讨论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认为亨廷顿的预言现在基本上都成为了现实。预言基本上都要依据对世界或社会运行规律的认识,亨廷顿无疑是现代美国对这种认识的代表。文明和冲突仿佛是根本不搭界的两个词,把不搭界的两种事物联系到一起,也许就是一种发明创新。但是这种认识正确与否以及后续的发展结果还是值得商榷的。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提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民粹主义大幅度抬头。你不能说美国社会不够文明,但就美国某些政客来说确实不够有文化。文明作为一种历史沉淀记载,这些政客是否翻看一下美国的历史,认识到美国曾经伟大的原因何在?美国的社会史无疑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从背井离乡、逃亡、遣犯、征役的散到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不失为美国的一种的伟大。但是现在的美国正在分裂,种族主义、民粹主义的分裂,因为分配制度造成的社会阶层的分裂,因为政治制度造成的党群的分裂。美国的文明同时又是技术至上的代表,无论是自然科学技术还是人文社会技术,美国融合了全世界的文明和智慧,从而成就了山巅之城。这无疑也是站在世界文明的肩膀之上的,是全球化的整合。而今天美国想把这种技术至上的优势转化成霸权主义的资本!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讲体用本末,技属于用和末的范畴,所谓的奇技淫巧,末技而矣!所以认为中国古时动乱时代所产生的诸子百家是不足以引领社会进步的。文明的冲突,实质上是强不同的说辞而矣!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明,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的同理心的基础之上的,不是人类社会之间的争斗,相反是一种相互融合学习、携手共进的社会文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美国的格局已经变得越来越小,霸权主义的推行不仅不利于美国价值的全球化,反而让美国失信于全世界。亨廷顿至少有一点是对的,那就是美国的文明是独特的,不是普世的。这也仅限于当今美国的认识。
当下世界局势,需要一种新秩序的出现,用杜甫诗词中的一句话来形容,“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寄希望于人类文明之光,带来人类社会的希望,不是冲突和争斗,而是有秩序地携手共进。希望一番文化的洗礼之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