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有四位有名的政治活动家,皆以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他们分别是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时称"战国四君子"。虽然人们对战国四君子或褒或贬,但有一点却不可否认,那就是他们在当时都收养了几千门客,是战国时期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
但是,你敢相信吗,四君子为首的魏无忌最终会沉迷酒色、抑郁而终。一个强者,为何会落到如此下场。只能说“成于名,累于名”吧。
回顾信陵君的一生,他是一个不芥蒂身份地位与人交识,以礼相待之人。也是一个有信义的侠气之人。
当时魏国有个叫侯嬴的隐士,已经七十岁,因家贫,做着大梁夷门的守门小吏。魏无忌听说此人后,前往拜访。魏无忌不仅可以空出车上的左位给侯嬴,而且陪着侯嬴去见朋友也丝毫没有不耐烦,酒宴之上更是请侯嬴坐上席,举杯向他祝寿。
在赵国之时也是如此,魏无忌听说赵国有两个有才有德而没有从政的人,一位藏身于赌徒中,一位隐没在酒店里。魏无忌也并不估计身份之别,与之交好。
如此礼贤下士,称得上少有,所以门客们越发敬重他,甚至另一位公子平原君门下也有不少归附于魏无忌,天下的士人更是纷纷投靠,归附在他的门下。
而说起信义就不得不提魏无忌“窃符救赵”。彼时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的形势非常危急。魏国前去营救但害怕秦国报复而犹豫不决。赵国平原君的妻子是魏无忌的姐姐,所以平原君就去求魏无忌帮忙。魏无忌劝说魏王不得,就在侯嬴的计策下,打算让魏王的妃子如姬窃取魏王的兵符,以便调兵遣将。而魏无忌本身有恩与如姬,因为如姬的父亲被杀时,是魏无忌派手下门客帮如姬报的仇,才断定如姬一定会帮他。
也就是这样,魏无忌帮助赵国大破秦军,保住了邯郸。但窃取魏国兵符的魏无忌不敢回国,就成了赵国的座上宾,十余年未曾归魏。但后来魏国屡受秦国进攻,魏无忌被请回魏国,因为其威望更胜,其他五个诸侯国同意联合攻秦,才破除了魏国的危机。
正是这样,一个宽厚仁爱、礼贤下士,又有信义之人,会受到别人的爱戴,从而愈发获得更高的威望。可危险之处往往也在这威望之中,盛名之下易遭人妒。
越是得意之时,越要收敛气焰。魏无忌做的还是不错,在助赵破秦之后,他没有居功,而是以谦逊姿态示人。
但有时候麻烦是躲不掉的。魏王室他的兄弟,也就有了天然的比较。更有威望的魏无忌虽然是救国家于危难,但也一定会被忌惮。这种忌惮被有心人利用,便成了兄弟俩之间的猜忌,所以回到魏国之后魏无忌反而不得重用。魏无忌从此心灰意冷,不再上朝,每日沉迷酒色。四年之后,抑郁而亡。
有时候就是这样吧,威名太大,好也不好。当魏无忌养3000门客,无论你出于什么考虑,你都成为一股令人忌惮的独立势力。这时候要么自立为王,要么夹着尾巴做人。为国家养门客?出于爱国?即使是真心,大概也是没人相信的吧。
一起读点历史吧,希望我们都能从历史里获得成长的力量
关注公众号【青贤时间】回复【书单】,还为你准备了40部历史典籍/小说/传记【资治通鉴、明朝那些事、半小时漫画系列、万历十五年等】
青贤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