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学习了知识到实践的五个台阶,第一个台阶就是知识学习台阶,在外界变化迅速,需要我们快速入门时,我们可以怎么做到快速地了解一门陌生领域?

一、基本信息:
【内容】《穿透式学习》
【创作】拾画
【日期】2020年5月24日
二、今日目标:
继续精读《穿透式学习》,创作至少1000字,在简书上更新。
三、分解任务:
1.深度《穿透式学习》章节并做电子批注和纸质笔记:如何十步快速了解陌生领域
2.制作工具卡:实用工具10
3.创作1000字以上;
4.简书上第十六天更新
四、随笔感想:
今天没遇到什么难题,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第十六天!
五、核心启发:
1.【知识描述】
冲刺学习法是借鉴自产品迭代中的设计冲刺法,可以自然地把实践和学习融合起来,借用这种结构方法可以帮助减少陌生给我们造成的巨大障碍。
冲刺学习法,通过把学习范围缩小,时间缩短,结合学习与实践的融合,快速地在短时间内学习一个新领域的知识,一共分为五天十步:
第1天,绘制地图。包括设定成果;画出一张地图两步。
第2天,画出行动路径。第三步是通过实地侦查,将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到第四步,需要确定几条可能行动路径。
第3天,钻研要点。也分两步走,第五步,钻研要点与难点,第六步,选出最优路径。
第4天,原型日制作原型。第七步,制作一个18分钟的ted式演讲,这是第一种原型;第八步,第2种原型,制作工作计划。
第5天,交卷日完成交付。第九步,找用户进行原型测试。第十步,复盘与决定下一步行动。在这一天,不管怎么样,都必须把作业交出去接受检验,以完成闭环和进行下一步的迭代。确定几条路径。
第3天,钻研要点。第五步,钻研要点和难点;第六步,选出一条最优路径。
第4天,原型日,制作两个原型。第七步,第一个原型,准备一份18分钟的TED式演讲;第八步,第二个原型,制订工作计划。
第5天,交卷日,交付成果。到了这一天,不管完成得怎么样,都必须先交付以便后面再迭代。第九步,找用户进行原型测试;第十步,复盘与决定下一步行动。
2.【知识联想】
前面我们学习到学习之旅圆环有八步,冲刺学习法快速了解一门新领域,我们也只是来到学习之旅的第四步,在这里形成一个小闭环。
3.【经历联想】
快速了解一门新领域,对于理财,有点感受。以前没正式接触前,基本在支付宝或者公众号零散了解一些资讯、小技巧,没有刻意学习,几年了,水平没有提升。从2月份开始,系统参加了理财训练营,首先从思维上升级了对理财的看法。到实操营,每一门课程大概7+14+7天的模式,开营前了解大概课程大纲,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正式开营后,深入理论学习、复盘、实际操作,最后挑选出合适的标的,结合自己的状况,制定投资计划,完成交付。
4.【启发行动】
结合个人知识支柱画布,确定最近想要学习的一门领域,使用冲刺学习法,快速入门。详细制作一份理财领域的十步冲刺法计划。
六、今日复盘:
1.【目标计划】
(1)深度阅读章节,并做电子批注和纸质笔记,大概用了45分钟
(2)制卡大概35分钟
(3)创作1800+,比计划多出800+字
(4)简书上第十六天发布更新
2.【导图卡片技能】
以路线表示,原本还想在起点放一个冲刺的小人,忘了。制作时,对这单独一条线路,我设计成头尾两端渐变效果,含义这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没有找到单独的一个地点图标,截图出来,有白底,原以为得有白底挡着下方路线,后来想到将路线置顶,果然把白底盖住,地点图标可以正好放在路线上。
2.【写作输出】
【作者文章结构】
如何快速了解一个陌生领域,作者给我们一个实用工具,并举了扎克伯格的案例,让我们了解扎克伯格如何快速了解模式领域,完成闭环学习。
实用工具10:如何逐步快速了解陌生领域,作者的文章结构如下:观点——WHY——WHAT——HOW
观点:作者的开篇提出,我们学习,现在遇到的挑战是需要快速学习一个陌生的领域。
WHY:作者解释了,过去的学习方法太慢,跟不上外界快速的变化,所以需要新方法。
WHAT:有什么新的方法?作者介绍了冲刺学习法——五天十步了解陌生领域。这是借鉴自产品迭代的设计冲刺法,作者指出设计冲刺法“原本就用于实践中的求知方法”,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它,可以自然地把实践和学习融合起来。
接着,作者又概括地介绍了设计冲刺法。在介绍冲刺学习法怎么做之前,作者类比了传统学习的底层逻辑,解答了关于五天冲刺法是否过于激进的问题。
HOW:在这里,作者阐述了五天十步冲刺法具体怎么做。每一天的两步,或者以形象比喻,或者以案例为例,作者详细具体得描写了做法以及为什么。
案例讨论:扎克伯格的快速学习闭环,作者文章结构如下
一个概括的案例+具体案例+总结
概括案例:以扎克伯格制定的年度学习目标引入,比如一次是学习中文。作者举的这个例子和我们比较贴近。
具体案例:详细具体2016年的目标——亲手编写程序,类比到我们的学习冲刺法的闭环。
总结:通过这个例子,作者总结扎克伯格的和多数人不同的两点学习方法——明确目标;通过亲手做、亲手实验来学习。之后类比到Facebook的做事方式——快速学习,亲手去做。
【个人创作】
昨晚看到公众号上的推文,琢磨一下,围绕卡片写的内容,其实很多都可以套上shasha老师给我们的知识描述+知识联想+经历联想+启发行动的模板,所以加油,按照这个模板根据关键句、关键词展开联想,丰富内容,继续锻炼自己的创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