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熬了个夜,看奇葩大会,惊喜的发现本期节目的嘉宾之一是著名心理学家李松蔚。一直很喜欢李松蔚的风格:看起来曼斯条理文质彬彬的,但思想还挺有点小叛逆,还挺说些实在话的。比如他在这次奇葩大会上的演讲,就提到心理学其实挺“无用”的。
我也不知道以我的知识水平,有没有完全GET到李老师想表达的对心理学作用的阐释,但这番阐释引起了我一些共鸣,这么久以来,我对心理学的理解是:它并不是一种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去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方法论,而是一种类似于挖掘机、或者类似管道疏通的这么一个存在。
一个人从出生,一直到他出现严重现实问题这个阶段,是太多的精神、情感垃圾和污染物把他整个人与外部世界正常连接的那条路给堵死了,正因为这样,当外部世界给出一个刺激点的时候,那个刺激点没办法畅通的达到他的大脑,让其迅速而灵敏的做出正确的反应,因为通路堵塞,到这个人接收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他会显示出反应迟钝、偏差甚至错误,这样和外部世界进行互动的结果就是——因为主观的决策而带来客观环境的恶化,作为生活在客观环境中的这个人所感受到的就是生活的坎坷不顺,情感上的痛苦压抑。
心理学的作用就是把这条拥堵的通路疏通顺畅,清除化解掉多年沉积于个体的情绪垃圾。正所谓“通则不痛,通则不痛”,当这条通路恢复了它的正常机能了,生活中很多问题、困境就迎刃而解了。每当提到这个话题,我都会想起《千与千寻》里那个无面人,当他吞进太多东西的时候,变得暴戾无比,自己痛苦不已,而且对周遭环境造成很大伤害力,当他把体内垃圾一吐为净之后,他又恢复了那个纤细安静的小人儿。
曾经有段时间我对心理学无用的感受是另外一种,我是觉得他真的没用,我觉得它类似于一种心灵抚慰或人生导师的作用,但人从困境中突围并不能依靠这些心灵安慰剂来解决,只有那个客观现实问题真正解决了,这个人的心理问题才能得到解决。现在感觉之前的看法还是有谬误的——如果一个人的思路已经存在偏差了,这个问题解决了他又会陷入另一个问题里。而当他在心理咨询这种貌似“无用”理论的引导下一点点把陈年的情感伤害、潜意识里的情绪垃圾统统清除化解,他就不容易从这个坑跳到那个坑,搞得自己伤痕累累,或抑郁或麻木,或扭曲或变态了。
生活中很有一些朋友爱把有点心理学背景的人当成自己的盾牌、武器或者救命稻草,要么就是无所不能的上帝,一上来就是一个大问题等着你给他解答——“我爱上了不该爱的人,该怎么解决?”,“我总是遇见小人,怎么改变?”,“我做事没有行动力,怎么能有?”,他焦灼而执念的认为你给他列出一二三四条的方法,他拿去用,他所面临的问题就能迅速的解决了,其实这种如仙女魔法一样的神奇能力,真的不是心理学能办到的。
也许对心理学知识了解的越深,对心理学、心理咨询的真正作用才能有更客观的态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