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事,没来得及写文,摘抄一段健康素养知识,共同学习吧。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 良好状态。预防是促进健康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这个定义提示我们:健康不仅仅是指 身体没有疾病、不虚弱,而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都处于 良好状态。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各器官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能够恰当地认识、评价 自己及周围的人和事,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情绪稳定,行为有目的性, 不放纵,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对家庭 和社会有所贡献。 社会适应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 中的均衡与协调。个体应主动应对环境变化,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 环境和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预防为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养生保健理念,是我国一直坚持的 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当前,我国面临着重大传染病和多种慢性疾病的 双重威胁。新发传染病和再发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慢性病患病率 居高不下,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全部死因的 88.5%,成为影响国家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无论是传染病还是慢性病,主要与个2 人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坚持预防为主,养 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首选策略和措施,是促 进健康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2. 公民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健康和不损害他人健康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都对公民健康权进行了明确规 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健 康权。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 的健康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多处规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 为将受到刑法制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 四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尊重、保护公民的健康权。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 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 展健康产业,提升公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国家建立健康教育制度, 保障公民获得健康教育的权利,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 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每个人都 有获取健康的权利,也有不损害他人健康的责任。不污染环境,不随地 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危险驾驶,怀疑患有或确诊传染性疾病时 做好自我管理等,都是承担健康责任、不损害他人健康的表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