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抚养》2022-05-08

《心理抚养》2022-05-08

作者: wangrad | 来源:发表于2022-07-25 15:02 被阅读0次
    Snipaste_2022-07-25_14-52-13.png

    心理抚养李玫瑾55个想法
    ◆ 孩子的问题多由身边的大人造就

    父母给孩子什么,孩子就会给别人什么。父母希望孩子今后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他。
    抓家庭养育,关键是要抓家长,而不是抓孩子。看到孩子的问题时,家长要先想想自己有什么责任,以往哪些地方做得不太好,想明白了就赶快调整。家长一调整,孩子也就跟着调整了。

    ◆ 家庭功能体现在父母的修为中

    你可以通过好好养育下一代,让下一代比你更好,然后形成滚雪球效应,代代相承得越来越好。
    ◆ 早年养育相当于系统软件编程
    所有人一出生就需要有人为他进行系统软件的编程,比如吃饭的方式是拿筷子还是刀叉,说话的方式要符合当地语言的表达习惯,与人相处的方式包括如何跟人打招呼、说话等,最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如不许欺骗、不得偷窃等。此外,还有许多东西是只要人活着就必须懂的,必须学会的。这些都属于“心理软件”,是家庭在孩子六岁之前必须通过养育来完成的编程任务。
    家庭为孩子编写程序,首先是在人生的第一个六年。
    从人生的第二个六年开始,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去接受教育,学校开始加入人的软件编程过程中。学校编程与家庭编程最大的不同在于,家庭编写的是人基础的系统软件,而学校重点是编写应用程序。

    ◆ 情绪是观察心理的窗口

    情绪是人的心灵之窗,也是心理温度计。
    面部表情是观察心理的第一个窗口。
    言语或文字是观察心理的第二个窗口。
    行为举止是观察心理的第三个窗口。
    言语沟通要注意规则,不管认识对方与否,要尽量使用敬语,对孩子则要用平等、尊重的语气。因为对方不是你,你们是独立的两个人,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所以,你可以表达你的想法和建议,但不必强求别人接受。
    有时父母恨铁不成钢,管教孩子时情绪激动,贬损的话脱口而出,导致孩子瞬间崩溃,有的跳楼,有的跳桥……有的母亲因为带着情绪说话,骂了孩子几句,结果被孩子杀害。

    ◆ 情绪需要表达,更需要管理

    。情绪自律可以彰显一个人的修养水平,也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因为情绪本身就像汽车一样具有动力性,任其发展可让人冲动、疯狂乃至毁灭,而情绪管理就相当于给汽车安装了刹车装置,能对汽车的动力有所控制。
    如何管理情绪呢?人与人之间总会有矛盾,当你与人沟通时渐入争吵模式,无论对方是家人、朋友还是路人,你都要记住一个原则:以三到五句话为基准,不要超过五句话。因为吵三句的时候,意思都已经挑明了,多说也没意义了,只是想压过对方、胜过对方,每多说一句都是不良刺激。你实在忍不住的话,顶多再说一句自己的感受,比如“我快气死了”,然后就扭头走开。

    ◆ 情绪宜解不宜结,否则容易得“心癌”

    如何化解不良情绪呢?下面介绍三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一是有意去运动。当你感受到不良的情绪,尤其是真的很气愤,有气没地方撒时,不妨冲出去跑几千米。当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时,闷气自然就消散了;二是寻找美好的感觉去体验。比如,你可以听音乐或看喜欢的影视剧,沉浸其中感受另一种良好的情绪,以此摆脱不良情绪的感受和记忆;三是找朋友聊天或吃饭。虽然吃胖了不好,但美食确实能让人身心愉悦,能吃者大多没有过不去的坎。当然,能吃者也要消耗大,多运动仍是必要的。

    ◆ 谈恋爱要先了解对方的成长经历

    谈恋爱要先了解对方的成长经历
    每个人都是有来历的。想认识一个人,一定要了解他的过去。知道一个人的过去,就可以知道他的现在。知道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才能预测他的未来。

    ◆ 怕对象不可靠,问两个问题就知道

    谈对象时,关键要问两个问题:“你家里老人都好吧?你爸妈关系挺好吧?”
    首先,人们大多二三十岁谈恋爱,父母这时候一般是五六十岁,家里的老人应该是七八十岁。如果对方家里的四位老人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健在,说明这家人的遗传基因不错。当然,因特殊原因早逝的除外。哪怕对方家里只有一位长寿老人,也说明这家还是有长寿基因的。
    与一个人结婚,就是与一个家庭结婚。如果对象的家庭不正常,你未来的婚姻生活就容易有变数。所以,你既要看这个人本身,还要看他的祖父母和父母。一个人早年的家庭背景很重要,上两代人会决定他是什么样的人,尤其是父母的影响更大。如果父母恩爱、家庭和睦,这个人一般不会有心理问题。要是一个人性情古怪,父母一定有问题。所以,把一个人的“前世”看明白了,就能看明白他的今生。

    ◆ 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即可知他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成年后,其心理风格与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什么样的生活背景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养育方式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心理风格。所以,当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后,就可以找到他现在很多心理问题的答案。

    ◆ 心理发展有内在的逻辑进程

    12岁左右时,人开始性发育了,随后身高迅速达到成年人的高度,于是经常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想自己处理问题了。15岁时,人的身体发育接近成熟,开始对异性、对成年人的事情和世界感兴趣了。

    ◆ 心理发展还呈阶梯递进的模式

    0~3岁主要是情感抚养,抚养人要用全部的爱去耐心呵护和帮助孩子。爱是一种心理营养,但它不是人所需的全部营养,给到一定时候就要有所收敛。所以,从三岁左右开始,就要对孩子进行性格教养。性格教养与情感抚养最重要的不同在于,情感抚养更多的是要照顾和满足孩子,而性格教养更多的是要规范和约束孩子。这一过程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带来的体验时常是痛苦和磨难。

    ◆ 养育的最佳时期是依恋期

    因为人生的第一个六年占了三个时期,变化最多,意味着这是塑造人的最佳时期和最关键时期。人生的前四个时期不管有没有问题,在潜伏期内看不出差别,可是一进入青春期,立刻就暴露无遗。
    0~12岁为依恋期,12~18岁为青春期。

    ◆ 青春期最需要父母的智慧

    人一旦进入青春期,身高就迅速地往上长,很快地,女孩就与母亲齐肩了,男孩就与父母齐肩了。所以,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身高迅速达到成年人的高度。
    依恋期是教育孩子最关键的时期,孩子的依恋就是父母最大的教育资本。
    若是孩子在青春期出现敌对情绪,父母一定要耐心和坚忍,记住“和善而坚定”的原则,更要有“船急不可猛掉头”的意识。若与孩子发生冲突,父母切记只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要用要求、命令、强制等方式,那样会激发孩子的青春冲动。

    ◆ 脾气的心理抚养是及时到位的照应

    一个成年人脾气暴躁,大致可以判断他在一岁之内的心理抚养是贫困的。
    情绪则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天就开始有了,并且在与他人互动中形成他的脾气模式。
    我们身边有这么一些人,动辄就爱起急,说话很冲,或者爱吼叫,有的人(一般多见于女性)还会忍不住摔东西,或者爱动手打人。有的人自己也不想这样冲动,可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现在我们就可以知道,有这种脾气的人往往在生命之初、在最无助的时候没有得到抚养人温柔及时的照应。他的吼叫可能是早年内脏感受痛苦时哭喊的再现;他摔东西的动作与他曾经仰面朝上、不能自我解除痛苦、只能用四肢挥动来表达愤怒有关。

    ◆ 言语的心理抚养是耳边人声丰富

    这种抚养差异带来的言语表达差异在孩子四五岁时就可观察出来。一位大人领着一个小朋友过来,我们可以试试,走近他问:“你叫什么名字?你几岁了?你叫我一声阿姨好吗?”你看他怎么回应。如果他打量你一下,小嘴很甜地叫你,你就可以知道,这个孩子是有亲人陪伴的,而且家里经常有两个以上的抚养人。相反,有的孩子一领出来,妈妈让他叫叔叔,他会拽着妈妈的手,抬头看你一眼,马上又低下头,或者旁顾左右,既不看你也不叫你,只想赶快走开。当他要走的时候,妈妈说:“跟叔叔再见。”他会抬起手来跟你拜拜,但就是不张嘴。这种孩子一看就知道是来自声音匮乏的抚养背景,可能三岁之前除了妈妈,身边没有太多的人。家里人少说话声就少,孩子听得少,说得就少。因为是妈妈一手带大的,所以他很依恋妈妈,只要妈妈在身边就行,有没有别人无所谓。这种抚养背景的孩子情感比较单一,容易害羞。

    ◆ 抚养方式会影响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善良一定要有智慧。即使帮助别人,也要保持一份警觉,不要被人欺骗。前些年北方某地一个孕妇假装有病,骗一位过路的护校学生扶她回家,目的竟然是为她老公找一个处女睡,结果女孩无辜遇害。社会上善良之人被骗财或骗色的不少,所以我强调在教导孩子要善待他人、帮助他人的同时,还要多讲讲“狼外婆”的故事。

    ◆ 心理抚养还会影响人的认知方式

    当领导的人要善于观察人、了解人、使用人,孩子如果言语和亲社会行为发展得好,善于跟人打交道,当然适合当管理者。那种学习很好的安静孩子,长大后一般是技术型人才,业务能力较强,他当领导会对谁都看不上,什么事让别人干都觉得不如自己干得好,最后把自己累得够呛,还闹得人缘不好。
    人才是多样的,我们的教育仅仅用分数去衡量一个人的智慧是很片面的。很多学习一般的孩子,往往也很有出息,因为他们情商高,擅长解读人的心意,适合搞管理。了解每个人的特点,把他们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让他们各尽其才,这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是不考核的,但它在工作中非常有用。因此,我和很多家长讲,学习成绩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抚养,家长的抚养方式决定了孩子今后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 为何有人智商很高却被称为书呆子

    让孩子在幼年时走出家门,多接触人与社会,是一种有益的心理培养,千万不能以为学习成绩好就万事大吉。

    ◆ 第六章 心理教养重在品行

    这是一种约束的爱,甚至是让孩子痛哭一次的爱,但这部分的爱会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行。

    ◆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行为界限和行为规矩,若在六岁前的养育过程中有意教导,他的行为就会体现出教养。
    行为界限和行为规矩,最初只是为了保护孩子不触碰危险的物品,同时也让他明白什么事情不能做。随着孩子长大,随着他接触更多的人和事,随事而教,制止与否,都会影响他今后社会行为方式的建立。

    ◆ 教养的最佳时机是人的社会行为初始时期

    记得我小时候,母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咱们做事要有规矩。”什么是规矩?我记得大概三四岁时,母亲第一次带我到对门邻居家里玩,阿姨拿出水果后,我立即冲上去抢了一个最大的。母亲马上把我抱起来,把我手里的水果放了回去,然后握着我的手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别的小朋友还没拿呢,你怎么能先抢呢?这时,那位阿姨又拿起刚才那个最大的水果送到我面前,说:“拿着吧!”这时,母亲看着我,我却不敢拿了,母亲说:“我们应该把最大的让给这位小朋友。”
    教养不需按系统进行,而是随生活进行。这就要求从三岁这个关键的年龄段开始,父母要与孩子生活在一起,要花时间带他开始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如出门在外、遇见陌生人、串门、在公共场所等。通过创造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告诉孩子相关的规则、恰当的行为表现,比如在公共场所说话的声音要放小等。这种父母有意而为的告知、制止、指导等都在培养孩子的性格,奠定他未来行为教养的基础。

    ◆ 性格取决于后天养成

    比如养育人如果经常对幼小的孩子吼叫,久而久之,这孩子见到别人不顺自己心意时也会吼叫。如果养育人对孩子非常有耐心,话语亲切,这孩子也会对别人好好说话,长大后会一直如此。
    人进入青春期时(14周岁上下)性格基本成形,到成年后(18周岁)性格基本稳定。若超过此时再要求改变和重塑性格,那将十分困难。

    ◆ 良好的性格会让人拥有好运

    多家长的注意力都在孩子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成绩上,却忽略孩子的性格培养。大量事实证明,好的性格可以弥补人的能力弱项。相反,聪明之人如果性格存在严重缺陷,他的高智商就可能成为助纣为虐的工具,例如许多名牌大学出现过用专业知识杀人的案件,让人触目惊心。想必年过半百的人更容易明白这一道理,那些能在事业上成功并走得很远的人,那些能被人们敬佩与铭记的人,一定具有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有同情心,有责任感,能自制,肯付出,能够宽容不同性格,能够与人合作分享。这些助人成功的心理内容都不在智力的范畴,因此有人总结,性格决定命运。

    ◆ 眼高手低的人更容易有挫折感

    希望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分数,更要重视孩子的性格培养,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勤快、皮实、吃苦耐劳、经得住说、不轻易记恨的性格。

    ◆ 人生如吃葡萄:先大还是先小?

    一个孩子养育中如果缺乏严格要求,没有规矩,没有界限,没有形成行为规范,一旦进入更大的自由空间,遇到更多的选择机会,就会因任性和肆意妄为而酿成大错。一步走错,就会让人生步步错位,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原因。

    ◆ 心理弹性需要从小练就

    女孩子要勇敢,要能吃苦,有耐受力,要什么饭都能咽得下去,什么活都能干,什么事都不怕,尤其是不能娇气,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孩子的培养也一样,谁都无法预测人的一生会遇到什么挫折或磨难。有长远眼光的父母,在情感抚养到位的基础上,一定要舍得让孩子从身体吃苦,到心理耐苦,有意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这是一种更深更远的爱的付出。

    ◆ 用心说“不”,无言自威

    还有一种情况是发生在公共场合中,我经常见到一些大人在街上有很多路人的情况下训斥孩子。另有一些父母,则是当孩子在公共场合闹开时不作为,只是冷眼旁观。这两种做法我认为都不妥,这样要么让孩子丢掉了自尊感,以后不再在乎别人的眼光;要么让孩子找到了一种表演感,人越多他闹得越起劲。这时,最好先将孩子带回家中卧室,然后关上门,让卧室里只有两个人。因为卧室是一个放松和休息的地方,一般也比较干净,甚至可以把他放在地上,这样他哭闹打滚时不至于从高处摔下来。然后将门关上,让他单独面对你,这样他会知道,这种情况不同于往常了。
    在不能认同管教人的管教方式时,也要尽量回避孩子,不要在当时或当面出现分歧,等事情过后大人们进行沟通,即使争吵都可以,只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老人更要注意这一点,如果在爸妈管教孩子时指责和打断,甚至明显袒护孩子,那不仅会影响父母管教的效果,而且会破坏孩子对父母的尊重,以后他会有恃无恐。

    ◆ 延迟满足练就耐性

    你可以有心地让他做一件需要专心致志的事情,如搭出复杂的积木,拍照积累图片,或者让他画画,画画可以锻炼孩子拿笔的动作,这些益智活动可以练就他专注的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可以将任务的时间从10分钟增加到20分钟、30分钟,直到六岁上学前,他如果能坐在桌前半个小时到40分钟做完一件事,那么他上小学后回家写作业,坐在桌前连续半小时以上,基本是完成一门课的作业时间,就很容易适应了。这就是在孩子三到六岁时,通过有意的延迟满足对他进行的性格培养。如果父母这段时间天天忙工作,没有用心和有意地做这种培养,随便放纵孩子的玩心,随时满足玩具的欲望,等过了三到六岁,他上学后就会坐不住。有的父母不仅不用心,更没耐心。当孩子提出让父母陪玩时,他们往往拿出玩具、电子产品让孩子自己玩。结果孩子玩得很开心,也习惯了,一回家孩子最想的就是这些玩具、电子产品,那时父母指望他尽快写作业可就不那么容易了。等到那时你再训练这些性格,就非常困难了。

    ◆ 与人相处,学会分享、包容

    “既然你的孩子很聪明,你可以用激将法,告诉他只是自己学习好那是不够的。你还要学会交朋友,如果能让不喜欢你的人喜欢上你,那你才是有本事的人。”我相信,他儿子如果足够聪明,能理解这话的意思,是能够与同学搞好关系的。
    在孩子进入幼儿园的前一年或一年半,即一岁半至三岁时,父母或家人要有意地带孩子接触邻居,或寻找家有同样大小的小孩,约定时间,定期在一起玩耍。家里成员少的家庭,父母一方更加要把孩子经常带在身边,让他多见人,慢慢适应人多的场景。

    ◆ 体力之苦练就坚韧意志

    培养这种体力之苦可以在孩子四岁前后开始。在这方面,我给大家两个建议:孩子四岁左右,先让他练习跑步,然后让他学习游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抚养》2022-05-0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bg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