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说明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履行诺言。
大多数人都知道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标志性肖像画《蒙娜丽莎》(Mona Lisa)。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博学家是一个慢性拖延症患者。
达·芬奇的许多计划都没有完成,或者完全被放弃了,因为他的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有趣的想法上。
达·芬奇当然不是唯一一个把今天的事情推延到明天的人。
我们许多人都曾经历这样的事情,同事或朋友向我们保证:“我当然可以为你做这件事,把它交给我吧。”但到交付的时候,他们却没做到。
现代生活中的一个事实是,承诺在未来帮助别人,通常要比实际帮助别人容易得多。这未必是因为人们不可靠,只是与当前相比,我们很容易自我欺骗,以为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时间,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自发的承诺和公开做出的承诺往往更有可能实现。
为了达到最终说服的目的,还需要做一些事情,以确保人们能够回忆起当初的承诺,并真正履行承诺,不再推迟。有一种方法是使用“意向执行计划”。
这种方法要求人们制订一个具体的计划,说明他们将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履行他们承诺要做的事情,以此来发挥作用。
有这样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案例:我们团队前年做过一个课题,原来制定的计划有点宽泛,执行起来弹性很大,致使课题最后没有如期结题。后来我们反思了做这个课题的过程,对实施计划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说明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履行诺言。同时在每个时间节点安排了具体的负责人,去年我们的团队做了一个省级规划课题,如期完成结题,同时获得了省级一等奖。
我们在课题推进过程中,为了督促每一个成员提高效率,要求课题组成员,无论我们为自己设定了什么目标,在自己有拖延时,围绕“如果……当……然后……”执行计划,比如:“如果我想放弃研究时,当我想起自己开题时信心满满的样子,然后我又梳理了一遍自己的思路,明晰了目标,于是鼓足干劲向目标前进”。
总结一下,当自己在做某件事有拖延情绪时,可以自发的承诺和公开做出的承诺,以此敦促自己,往往更有可能实现。
同时还可以为了达到最终说服的目的,需要使用“意向执行计划,做一些事情,以确保人们能够回忆起当初的承诺,并真正履行承诺,不再推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