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1自由话题:辜鸿铭

作者: 江湖人称二爷 | 来源:发表于2017-09-09 08:47 被阅读0次

近日又在读辜鸿铭英译的《论语》,以及他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深深被他身上的那种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自尊所打动。他用英文精准的演绎出儒家思想当中的雍容气度,并在国家最贫弱的时候,以无比强大的文化自信,将中国文化的精神推广到西方世界,给西方文明世界造成巨大的影响。以至于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今天我就是试着用几块跳磴石,来概括一下我眼中的辜鸿铭以及他对我的影响。

混血王子

辜鸿铭出生于马来西亚,其父是马来西亚的华人,祖籍福建,他的母亲是纯种的白人,金发碧眼。辜鸿铭是一个标准的混血,高鼻梁,深眼窝,刚回中国的时候,西装短发,常被人以为是外国洋人。我一直很想找到他年轻时的照片,我的臆想当中应该跟费翔差不多吧。

香蕉人

网络上曾有一个流行词汇叫“香蕉人”,特指出生在欧美的华裔,他们虽然也是黑头发黄皮肤,但是他们从小受欧美文化的熏陶,思维方式价值观完全是欧美化的。因此他们被定义为“黄皮白心”——黄种人的外表,白种人的内心。他们不认识中文,对中国文化一无所知,甚至和他们身边的西方人一样,他们唾弃甚至敌视中国文化,恨自己不能变成白皮白心。

学霸

辜鸿铭的父亲说闽南语,流利的英语以及马来语,他的母亲讲英语语和葡萄牙语。辜鸿铭从小在多元的语言环境当中长大。因此他的语言敏感度非常高。他精通九门外语,包括英文法文拉丁文德文希腊文等等。他20岁就在最著名的爱丁堡大学获得文学硕士,而后又到德国莱比锡大学研究文学哲学。到他24岁回马来西亚时,他已经获得了文学、哲学、理学、神学等13个博士学位。

中国人

24岁的辜鸿铭其实是个西洋人,他用英文德文演讲,用拉丁文写诗,他的著作被纳入来比锡大学指定的必读书当中。那时的他还没有开始学习中国文化。但他却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当他十岁,前往英国——当时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时,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祖国

辜鸿铭出生于1857年,1840年鸦片战争就已经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一生所经历的时间正是清末民初中国最贫弱的时候,中国人受尽欺凌和侮辱的时候。

如果按现在的论国籍的说法,辜鸿铭只不过是马来西亚国籍的中葡混血。如果是在今天,这样的一个混血儿,他会以哪个国家为他的祖国?

ABC(American born Chinese )们是早就以美国为祖国的,尽管他们全身流的都是chinese的血。

而辜鸿铭这个只有一半的Chinese血统的混血王子 ,比所有的ABC都更有理由骑墙或倒向西方世界的人,却坚定的相信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坚定的相信自己的祖国是中国。

他终其一生以及其偏执的热情,热爱着他的祖国,不遗余力的向西方世界推广中国文化,力图改变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不公正态度,重新认识中国。

义父

辜鸿铭的义父布朗先生是一个纯正的英国绅士,是他把辜鸿铭带回到英国进行非常严格的学习和训练。

他曾对辜鸿铭说,“你可知道你的祖国中国已被放在砧板上,饿狠狠的侵略者正辉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学通中西,担起富国治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

必须要说是这位义父帮助成就了一个学贯中西的辜鸿铭。也是他这位义父和辜鸿铭的父亲一起,成就了一个纯正的中国人。

张之洞

张之洞是辜鸿铭一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人物。辜鸿铭24岁回到中国,以深入研究中国文化。因被张之洞赏识,成为张的幕僚,当时他的工作是翻译。这是张之洞提供给了他深入学习中国文化的机会。他以学霸的高度热情在工作之余迅速的研习张之洞藏书楼里所有的藏书。

一个小故事可以为证,张之洞60岁生日时,嘉兴才子沈增植前来祝寿,辜鸿铭(36岁)正高谈阔论中西学术制度,沈曾植一言不发。辜鸿铭非常奇怪,问他为何不发一言,沈增植说“你说的话我都懂,你要想听懂我讲的话,还须读20年中国书!”两年后,辜鸿铭听说沈曾植又来到张府,立马叫人把张府藏书搬都到客厅,沈曾植问辜鸿铭,“你搬书作什么?”辜鸿铭说:“请教沈公,哪一部书你能背我不能背;哪一部书,你懂我不懂?”——他用两年时间读完了沈曾植认为他20年才能读完的书!

现正值当时大笑说:“中国文化的重担就落在你的肩上了!”他当然不负所望。

赴美生子

赴美生子赴港生子,都是这些年非常火爆的事件。我怀宝宝的时候,刚好一个姐妹从美国生完孩子回来。有了她的亲身经验,我也开始在着手做相关的准备。刚好那段时间,国学班的老师讲到了辜鸿铭先生,我开始阅读他的《中国人的精神》,他说:“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国家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生活在一个崇洋媚外的时代,一部《开国大典》主要演员几乎全是“外国人”。为什么我们那么热衷于去别的国家去做二等公民?因为,我们疏远了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因为不了解,所以不自信。可一个对自己的文化都不自信的人走到哪里,他可以从容而自信呢?

我后来放弃了去美国生子的计划,我要我的孩子做一个中国人,一个由内而外的中国人。一个有中国心的中国人。并因此而骄傲。

相关文章

  • DAY11自由话题:辜鸿铭

    近日又在读辜鸿铭英译的《论语》,以及他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深深被他身上的那种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自尊所打动。...

  • 辜鸿铭画像

    辜鸿铭画像,樊大牛(中国画,纸本,画心70✘45) 辜鸿铭画像樊大牛 北京人物画像中国画 辜鸿铭画像樊大牛 樊大牛...

  • 辜鸿铭:我的辫子,胡适不懂

    再次成为中国人的辜鸿铭,用他的辫子爱着中国。 最早知道辜鸿铭,是因为《民国艳史》。 陶寒翠说辜鸿铭娶一小妾,爱的是...

  • 辜鸿铭

    最早知道辜鸿铭是在大学时候,大一那年看到一本关于辜鸿铭的书,书中说到辜鸿铭“精通英,法,德,希腊,拉丁,马来亚等9...

  • 辜鸿铭

    4.29 辜鸿铭: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

  • 民国怪杰辜鸿铭一一茶壶与杯子

    辜鸿铭为何许人也? 他呀,可了不得了。 辜鸿铭,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南西北人(什么像是搓麻将呢),...

  • 民国士林新语之十五

    辜鸿铭 1.辜鸿铭生于南洋,学于西洋,娶妻东洋,出仕北洋,可概括其生平,其茶壶论于坊间广为流传。辜自号冬烘先生,而...

  • 论语英译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论语 辜鸿铭 译 The Discourses and Say...

  • 辜鸿铭的辫子

    读胡适先生的《记辜鸿铭》,感觉辜先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单是他的辫子,就满是故事。 1,辜鸿铭在张少轩(张勋)过生...

  • 怪人辜鸿铭

    1917年,年过六旬的辜鸿铭接到了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书,负责送聘书的范文澜转交了蔡校长的话:“我到德国考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11自由话题:辜鸿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do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