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那年是高三。每天的高压复习,陪伴我的只有一本《红楼梦》,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都会打开自己小小的手电筒,在被窝里读两页的红楼梦。
当初很多事情都不明白,很多东西也不理解,只是出于好奇,想读一下《红楼梦》。
在读之前,我都会先复习两个小时的学习内容,每次都是十二点以后,我结束了当天的复习,打开了《红楼梦》,开始品读。
我读的并不快,但是理解却很吃力,可这并没有让我觉得苦涩,反而有一种欣喜的感觉,就好像在吃一块酱牛肉,难啃,劲道。
就这样,《红楼梦》陪伴了我的高三,当初这本书,并没有让我领悟太多,也并不知道其中的引申意义,只是觉得好,到底是哪里好,我也不知道。
那一年,爷爷去世了,那一年,我的高考也失利了。
2009年,我选择了复读,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四。
复读的日子里,每天都在题海里遨游,不痛苦,却十分孤独。当时忽然得了一种怪病,时常发烧,难以治疗。
于是,几乎半年的时间,我都请假在外寻找治疗。正是青春年少的雨季,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在这担惊受怕的日子里。我更加感到孤独。
孤独的时候,陪伴我的还是《红楼梦》,第二遍读红楼梦,我有了不一样的滋味。
有时候觉得自己就是林黛玉,病秧子的身体,将不久于人世。有时候又觉得自己是贾宝玉,所思所想,所爱所恨竟和他是一样的感觉。
时而喜欢薛宝钗,这样懂事乖巧的女孩子做自己的老婆实在是不错的,有时更喜欢花袭人,贤惠又能操持家事,真是老婆必选。
可我还是不明白贾宝玉为什么不喜欢读书,生活在如此富贵的家庭,怎么就不努力读书。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王熙凤那么心狠手辣,明明可以得饶人处且饶人,却把人往死里逼。我读不懂葬花魂,听不懂曹雪芹的话里话外。
我也想要风月宝鉴,在这个魔镜里我会看到谁的影子呢,我在想妙玉的头,阿Q是不是也想摸。
就这样,读着读着,我的病越来越重,不可捉摸。
就这样,读着读着,我的病莫名其妙的好了。
因为爷爷的病,因为我的病,因为黛玉的病。我选择了医学。
学医的日子更加艰难,每天都在背诵。各种古典医书,上万种药材,以及数千种古今方歌。这样的日子里,我似乎也忘记了《红楼梦》,就这样过了五六年,我读了研究生。
在离开了故乡,独自求学,经历各种磨难,几近崩溃。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了蒋勋说红楼梦。
儒雅的嗓音,温柔的语调让我一下子就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蒋勋先生从文本出发,不做考证,仔细品味书中的故事,娓娓道来,如痴如醉。我对红楼梦的理解又深了一步。我懂了在大观园这个青春王国之中,每个人的真善美,我体会到了所有人物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
仿佛置身其中,无法自拔。
因为喜欢,我只要做事情,就一定会播放蒋勋细说红楼梦,他陪伴了我度过了那个最困难的日子。那是一段值得回忆的日子。
时间定格在2019年,我无意间又听到了评书版的红楼梦,是一个盲人吴光讲的。
他用评书的方式,以盲人的视角,讲解了属于自己的红楼梦。钦佩之余,也是震撼。我根本无法想象,一个盲人是怎样的坚持,将这一部传世名作解析的生动形象,虽然夹杂了一些愤世嫉俗,却多了一些烟火的味道。
此时的我已经三十岁了,我也经历了世间百态,我更加品味到了人生的这本巨著。
我想,我是不是也可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红楼梦》,这是一个伟大的尝试。我想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理解来品读《红楼梦》。
我知道这很难,可是我愿意坚持,哪怕每天写一千字,一百字,也总有写完的一天。
加油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