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身体原因,白酒不喝了,偶有应酬也只是喝一点啤酒。朋友和同事们都非常理解,酒桌上也很少有人攀酒,遇到特殊情况还会帮我挡酒。于是渐渐地,酒局明显减少了,基本上算是退出酒坛了。朋友们时常调笑,说酒场少了一员大将,江湖上只剩下传说。
其实,我对喝酒一直没有什么瘾,很多时候喝酒都是因为盛情难却。
记得第一次喝酒,还是在姥爷的劝说下,他说男人都要会喝点酒,那时我还没有上学。姥爷爱喝酒,中午和晚上都要喝点酒,每顿一小酒壶,大约二两左右,冬天的时候还要烫一下。农闲的时候,姥爷会到我家住上一段,父亲每顿饭都会给姥爷炒几个下酒菜。有时父亲会陪姥爷喝点,有时姥爷就自己喝,也不攀别人。姥爷喝上酒,话匣子就打开了,常和我们聊起他从前的事情,那时我们年纪小,爱听姥爷说事,像听故事一样。有一次,姥爷说到高兴处,让我尝一下酒的滋味。我轻轻地抿了一小口,从舌尖辣到嗓子眼,呛得直咳嗽。我那时不理解,酒这个东西,如此刺激的味道怎么会有人喜欢呢?
工作后,喝酒成了行走江湖的本事,不喝酒关系处不好,不喝酒业绩上不来,要把客人陪好,要把客户陪好,还要能连续作战。酒桌上讲究的是酒品看人品,宁伤身体不伤感情。我忽然发现自己的酒量还可以,喝起酒来也不感觉那么辣,那么呛了,有时勇猛的表现赢得了众人的赞许,还能慰籍一下虚荣的内心。酒局多了,喝酒就成为负担,成为不得已,没有体会到姥爷当年喝酒时的那种享受感。身边许多人喝出了糖尿病,喝成了痛风,我忽然明白了,哪有什么能喝的人,只不过是一群敢拼的人。直到喝出了“工伤”,才有资格退出酒坛,才被允许放下酒杯。
如今,我有时在家也会喝点啤酒,一边喝酒,一边看着电视,回想着过往,品味着人生。我又想起了姥爷,姥爷才是真正会喝酒的人,一生历尽坎坷却从不借酒消愁,尝尽人间酸甜苦辣,依然热爱生活。或许正是这份豁达与通透,让他能够长寿至97岁,无疾而终。小酒怡情,适可而止,这即是良好的酒品,也是难得的人生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