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自我反思自我审视是每个家长必经的过程,孩子的问题本质上都是家长的问题,我们面对孩子的行为时,必须多思考几个到底,搞清楚问题的所有权到底是谁。
一、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
以下提供一些最佳线索,帮助父母判断问题的所有者正是自己:
父母内心感到困扰、挫败、愤怒、无法接受孩子的行为。
父母对于孩子的表现行为感到紧张、不安。
许宜铭也举过例,孩子在客厅踢球,他玩的很高兴,你很郁闷,这是谁的问题。是你的嘛,因为他没有觉得有问题呀
我们明白了问题在自己,才不会去责骂孩子,把责任归究为孩子,相反,我们还需要孩子来帮助我们来解决问题:我明白你喜欢踢球,可是爸爸要看电视,请你换个地方踢球行吗?
许宜铭还举例,四岁的孩子说一句王八蛋,他屁颠颠地跑了,你郁闷着,是谁的问题。是你陈旧的经验中给你带来的问题,我们父母的思想有时候很“脏”,太恐惧,“这怎么了得,这么就说脏话,那怎么行”。事情完全不是你想的那样,孩子爱说王八蛋,只是孩子处于脏话敏感期的一个典型行为罢了,那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些正常体验,需要引导,却无关道德,事实上你不理它,过一阵子孩子的这些行为就消退了。
父母效能训练”的创始人哥顿博士说明其原则如下:
1.当孩子的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孩子有问题。由于孩子的行为没有妨碍到大人,所以不是家长的问题,是孩子的问题。
2.孩子使自己的需要获得满足,他的行为也不妨碍大人,所以在亲子关系上没问题。
3.孩子使自己的需要获得满足,但是同时也妨碍到大人时,是大人的问题。
父母有时候似乎太多管闲事了,孩子的问题应该由孩子自己去处理,(当问题拥有者是孩子时,倾听的效果才能凸显)把问题的所有权分清楚,什么是自己该管的,什么是不该管的。
第二个思考:到底是孩子的需要,还是你的需要
前看到有一篇日志,说妈妈很烦恼,孩子早上没吃她辛苦煮了很久的粥,仅仅吃了些饼干,妈妈看了很心急,她觉得这对孩子不好,理由是孩子需要营养,而营养就是她辛苦煮了的粥。
妈妈反思得很让我触动。到底是谁的需要,事实上,孩子需要的仅仅是食物,而妈妈需要宝宝的爱,她需要孩子能喝上她付出辛苦付出期待的粥。让孩子吃上粥不是孩子的需要,而变成了她的需要了,因为她在意的是粥,而不是孩子本身。
很多家长习惯催促孩子吃饭。潜意识里,到底是孩子需要呢,还是你自己的需要呢。心理学家证实,家长怕孩子挨饿,逼孩子吃饭,其实是满足自己的需要。家长需要饭菜空空后的满足感,他们的需要盯住的是自已付出“心血”的饭菜,而不是那个吃饭的孩子本身。
有些家长把好鱼好肉往孩子碗里放,孩子却不想吃,于是恼羞成怒时而有之,这满足的,更多是自已心灵深处缺失的那份关爱,是一种自爱的需要
三、到底是为孩子好,还是为你好。
都是为你好,这个台词现在饱受批评。说为孩子好,为孩子健康着想,不让孩子玩水,不让孩子出汗,不让孩子和别人交往,不让孩子做家务,等等。而事实呢,孩子缺乏运动,甚至影响到了学习注意力的方面,怕孩子感冒不敢让孩子松衣服,却导致孩子丧失了冷热感知的能力了,孩子缺乏人际交流,就变得自顾自怜,孩子缺乏体验,就缺失了学习的可能。
都是为你好,其实不见得,有些保护是家长怕麻烦,有些是出于我们心理受到过伤害,为了避免孩子的行为后果会刺激到心理阴影,潜意识里做出的限制行为,还冠以“都是为你好”的名。
过度保护的对立面,就是过分责斥。都是为你的将来好,于是打骂教育横行而且心安理得。
事实呢,都是为自己好,都是满足自私的欲望。现实里这类家长普遍缺乏价值认可,没有权威性。所以潜意识里,他需要被服从,而孩子成为他释放情绪的对象而不知,还被贴上都是为你好的标签。
四、到底是孩子的事,还是你的事。
这里讲的主要还是要求家长放手让孩子自主的理念。生活上,学习上的事,都是孩子的事,这些事,应该让孩子自已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郑委的叫孩子起床步骤,更是具体地指导了把早上起床这件事还给孩子,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而帮孩子背书包,帮孩子抄作业题等现象,无不是家长抢占了孩子的成长空间的表现
学习到底是你的事,还是孩子的事,为什么你比他还急?太多的父母连孩子的学习都要插一手,急着把答案告诉孩子,反而剥夺了他学习的机会。
吃饭也是一样,饿不饿是他的事,饿了他自然会吃饭,但这么简单的道理,却有多少家长看不开,总担心会饿坏?
很多家庭的互动里发现,爸妈做得越少,孩子会的就越多。如果舍不得让孩子去尝试、劳动,那就必须长久为孩子做,直到做不动。因此,聪明的父母,何不轻轻松松地把责任还给孩子,并让孩子知道即使决定错了也没有关系,有错误才有改进,有改进才有机会。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他亲身经历的过程,这样孩子的成长才算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验。父母退一步,孩子才能进一步,这才叫成长。
五、到底是孩子的错,还是你的错
王金战举过一个案例,说妈妈把装了水的杯子挪了位置,孩子不小心碰倒,张口却说,都是你,谁叫你把杯子放在我这边的,而妈妈呢,接话就开始承认错误
这到底是谁错了?许多父母说孩子没有责任心,不知道心疼人,这又是谁的错?
从小家长就在孩子摔跤的时候拍着地板教孩子说,都是你,害我家宝宝摔倒了。这个错,还有多少家庭将继续错下去?
4岁多的孩子很喜欢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第一次洗碗摔坏了两个,家长嚷嚷,怎么搞的,讲了不要你来瞎捣乱嘛。这个错又是谁的错?
骂人的孩子, 身边一定有喜欢骂人的榜样,喜欢打人的孩子,身边一定有打过他的示范呢。
孩子其实是没错的,但凡孩子的错,都是家长的错误引发的。在孩子生命中最初的几年里,有多少家长能正确地认识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很多家长眼中的错误全然不是错,它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体验而已,有错的是我们,我们时常用过时的经验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六、到底是孩子陪你玩,还是你陪孩子玩
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大家都认可了,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亲子关系的培养,亲子游戏占有一大份额
可是到底是你陪他玩呢,还是孩子陪你玩呢,这需要反思反思。玩什么呢,玩多久呢,怎么玩呢,孩子有选择权吗
孩子说玩捉迷藏吧,太幼稚了,为什么不能陪他玩一次呢,你说还是玩五子棋好,提升智力。于是孩子不得不陪你玩
勉强的东西都不长久,于是孩子乱下,家长开始耐心消费了,终于爆发甚至还恶意批评笨蠢等等
这又是谁的错,正因为家长没有弄明白,到底是谁陪谁玩!
七、到底是孩子期待的人生,还是你期待的人生
这一点与家长的教育目标有着很深的联系,与家长的价值观有必然的联系。从孩子出生一开始,你有没有想法,你想让孩子过怎样的人生?
孩子有孩子的性格,孩子有孩子的喜好,所以孩子将有孩子的人生,为什么我们要以自己的经验来度量孩子未知的人生呢?
我们自认为幸福的,所以就可以要求孩子像你一样。我们自认为不幸福着,所以就一定要求孩子别像你一样?孩子的感受始终是孩子自己的,它需要很多感知来体验,才能找到终属于他自己的梦想与追求。而这一切,需要家长的我们给孩子一个尽可能自然的环境,自由而充满爱的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