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文字集想法散文
《人世间》:70年代,有滋有味的生活

《人世间》:70年代,有滋有味的生活

作者: 陌上闻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22-02-20 20:31 被阅读0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昨晚,看了电视剧《人世间》第3至5集。这几集的故事,已进入了上世纪70年代,特别适合70年代前后出生的人看,可以找回虽久远但熟悉的记忆。但我想,它也适合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了解一下上辈人的生活,再和自己所经历的做个对比,可能会有一些感触和趣味。

    这几集,有三处最打动我:

    ——那时的钱

    秉昆按照水自流的请求,去给强子媳妇(郑娟)送30元钱生活费,当他找到郑娟(殷桃 饰)家里时,郑娟正在穿糖葫芦,郑母告诉周秉昆,穿2串挣1分钱。

    1分钱!现在别说1分钱,1角钱也买不着什么了。就拿1元钱来做个对比吧,70年代大概能买30斤青菜,而现在最多能买2个馒头。准确的说法呢,我百度了一下,据财经领域大V所言:70年代的1元钱等于现在的300元左右。那么30钱,大概相当于现在的9000元钱!

    但郑娟对这比“巨款”却一口拒绝,从这点来看,也是相当有风骨的女子。

    关于钱与物价的概念,还有买猪肉的情节也能说明。1973年春节前夕,周秉昆通过蔡晓光(王阳 饰)的关系,“不凭票不凭本”搞到了半扇猪肉。那时的猪肉是0.48元1斤,一般情况下还要凭猪肉票才能买到。

    那时,一切都凭票供应,粮票、油票、布票、肉票、糖票、豆制品票、电视机票、自行车票、洗衣机票……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商品市场开始活跃,曾经严格的票证制度越来越松动。各地在1985年后陆续取消票证,直到1993年,粮票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长达近40 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

    ——那时的信

    周秉昆给在西南大三线工作的父亲写信,他告诉母亲,信大约10天后能到。

    那时,分隔两地的亲人朋友之间的联系,基本靠一封封信。遇到急事,就发电报。

    从前车马慢,那一封封手写的信,很是意蕴悠长。

    记得我上大学时,刚开始的那个阶段,凡是接到父母的信,都要拉上床周围的帘子,躲在里面,边看信边抹眼泪。

    那时候,写信和收信,都成了一种仪式。写的时候,字斟句酌,尽量别写错字,一字一句,白纸黑字,都透漏着真诚质朴。收信的时候,就像过节,带着喜悦和骄傲,拿了小剪刀,轻轻剪开信封,再找个无人的地方,细细地阅读。

    而现在,还有几个人在手写信呢?手机一点,一秒钟信息就到达了对方。

    快是快了,但总觉得少了许多迂回,少了许多期待,也少了许多的味道。

    ——那时的爱

    乔春燕活泼可爱,长得又漂亮,她特别喜欢周秉昆,一看到他就情不自禁粘上来,看他一次次地躲避她,她也不恼,大方地表示:男的成熟的晚,她会等他长大的……

    但周秉昆却只把她看成哥们,相反,见了郑娟,这个已怀孕,对他冷冰冰,还有个盲人弟弟拖累,家庭生活困难,靠母亲卖冰棍维持生计,就是这样一个郑娟,他只见了一次,却“有种叫作相思的情愫纠缠住了他”。

    现在,对于爱情与婚姻,我们习惯了各种硬件上的比较与权衡,比如事业、财产、家庭等。爱情变得可以用天平度量,只要一边有足够的金钱分量,另一边就可以提供相同分量的爱。

    但在过去,爱情相对纯粹,在爱情面前大多数人更讲一种感觉,喜欢就爱了,爱了就走进婚姻了。那时,没有彩礼一说,更没有房子、没有车,不花什么钱就可以走进爱的圣殿。

    那时节的爱情,更加有味道,也更容易留下美丽的故事……

    虽然才看了5集,但我认为《人世间》能在多方面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的确值得我们慢慢品味、细细琢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世间》:70年代,有滋有味的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vv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