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有有情者,亦有有趣者。好诗则二者兼而有之。有情者,读罢令人感念心动,情溢于胸;有趣者,令人开怀莞尔,赏叹久之。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应该是除《静夜思》外,幼童学诗诵记最多的诗之一吧。十个数字从小到大依次排开,杂以“里”“烟村”“亭台”“花”几个物象,一幅宁静安闲的乡居风光图跃然纸上。小路,烟村,亭台,花草,一切再也寻常不过的物件一旦统一到诗中,就变得和谐雅致。今天,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也不过如此吧!读这类诗,有美丽乡村半日游的功效呢。如今美丽乡村的建设者们倘真读懂这类诗,美丽乡村的建设也许会少走许多弯路,会走得更好。
此诗之趣,在于发现简约之美。
山中吟赠徐十二
清·祝湘珩
山人住深山,日与山为友。
山风吹我衣,山月落我手。
起行山随身,寂坐山到牗。
爱山不厌多,看山不厌久。
无事访山居,饮尔山中酒。
读罢这首复字诗,你可觉出青山满目山为友、日日伴山不厌山?这样的人大概也像陶公那样曾在市井喧嚣中痛苦挣扎过,最终毅然回归到寂寂山村,生活平淡却不觉乏味,反而乐得逍遥吧。他也许会同山花山鸟说话,会对山溪山柳弹琴,也可以端坐屋内,对着门外的麻雀发一晌呆。
这种“趣”,说到底是种历经繁华之后的安于淡泊。
唐·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对惜字如金的律诗而言,叠字不常用,一联中用叠字者似乎不少,全篇通用者不多。此诗属不多中的佳品珍品。这珍品,实乃长期山居中清淡清苦所酿就:山因无人而更显其寒,故而“杳杳”;涧因无人而更显其冷,故而“冷冷”;鸟因无人而鸣声更响,故言“啾啾”……山居的日子何其孤寂!虽有风雪相伴,可这单调乏味的风雪似乎隔离了春色。作诗的人大概还在向往着山外红尘吧,这才觉出隐居山间的孤寂。
游西湖
明·袁宏道
一日湖上行,一日湖上坐。
一日湖上住,一日湖上卧。
湖上一日何其舒坦!或行或坐,或住或卧,日日湖上,相看不厌。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中洒脱自在。只有不为衣食名利羁累者,方有这般心境吧。反复诵读中,我在想,如何不为衣食名利羁累?或者家境殷实华衣美食无须忧,或者心境淡泊名缰利锁全放下。今日,人们常追求前者,所谓中国梦背景下之“我的梦”大都如此。可倘若努力追梦后现实依然非如我愿,尝试放下,去感受另一种“美好”,也一样有趣。譬如湖上一日,再如山间一夕,或如岸边垂纶,亦或红尘漫步,总能有发现有收获。
一字诗
清·何佩玉
一花一柳一鱼矶,
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一禅寺,
一林黄叶一僧归。
用“一”字贯通全篇,景物繁而不乱,生活清而不苦。人于自然山水间,亦如花鸟虫鱼、落叶斜阳,无所谓主,也无所谓客。来去自如、洒脱自在。能见到“一”之雅致有趣者,应该不会贪念嗔痴,也不会厌世悲观吧。
由此看来,读诗之趣,既在诗中字句之佳语句之妙,也在诗外情怀之雅胸襟之阔。读诗,既是感受欣赏、随诗人远行的过程,也是感受诗者情怀胸襟、修养自我心性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