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 猫猫写我心 | 来源:发表于2024-01-02 23:47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67期“新”专题活动】

作为一个刚刚踏上写作之路的新手小白,我每天最痛苦的事情倒不是写点什么,而是想写什么写不出来。即使每天抓耳挠腮数次,碾断无数把头发,也写不出自己想象的样子。

每次的场景可能是这样:脑子里上演着一幕幕荡气回肠的故事,可谓精彩纷呈,真有“惊天地泣鬼神”之观感,于是脑子激动坏了,赶紧催促手写下来。正当脑子期待着一篇大作横空出世、惊艳四座时,手却说:“我不会,写不出!”。最后写出来的是一篇自己都不太满意的文章。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根本原因是肚子里“货”太少,不能准确、精炼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以我自己为例,我虽然看过一些书,但是数量太少,精读数量也不够,导致写文的时候总感觉有话到了嘴边但却不能精彩地表达出来。还有我的诗词、古文积累也不够,底蕴不深,所以写起文来总有“左支右绌”之感。

著名作家梁衡先生曾说:“古诗词的阅读价值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二是意境的美,三是音韵的美。”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

以前上学时老师经常要求背诵很多古诗文,我们对此很是头疼,当时学校还流传着“一怕背古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玩笑话。但是长大以后才发现,现在仅有的一些文学基础和写文的文采还得靠小时候打的背诵底子撑住。梁衡先生说:“强调背和记,绝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

如果说我国古代优秀的古诗文是“旧”的话,那现在自己的创作是“新”。我们要先通过大量识记和背诵才能领略其精华,才能在旧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我觉得想要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千万要重视前人的创作精华,不断从中汲取营养,不断学习,然后在学习的基础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意。

朱熹曾写下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啊,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就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传统文化正是那源源不断的活水。

通过这段时间在写作上的尝试,我深感自己的文化积累还远远不够,我想先从古诗文中汲取营养,每天都要背一两首,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继承、不断前进。

相关文章

  • 无标题文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

  • 一盏青灯伴夜深,一卷书香暖心扉

    古诗中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思想需要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活水有一大部分是来自读书,每天读...

  • 一日一书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10月9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临写朱熹诗一首。

  •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教研室潘建军主任主持开班仪式,介绍与会嘉宾并着重强调培训之意义所在。 潘主任年轻有为,他主政教研为酒泉教研注入...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生活处处是考场,人生时时有考试。得生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考试。 一一题...

  • 为有源头活水来

    非常 talents 10月2日 16:23 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言为心声,面目表情是一个人的心灵...

  • 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文才飞扬/文秀 当我读了这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时。做了多年...

  • 为有源头活水来

    每天一篇文章似乎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为什么人。因为我的输入不够多我自己的每天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很多,但是我比较贪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dm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