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2年,还有两个多月。
年底一如既往的繁忙,许多项目和课题面临结题,办公室里愈发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掐指一算,从8月8日“巴别涂说馆”开篇,至今已有2个多月。相比以往,这两个多月可谓格外充实,毕竟从刷视频的圈套之中给自己稍稍松了绑,然后心甘情愿地戴上名为日更、发帖和消零的甜蜜项圈。
在剩下的两个多月,除却早出晚归的打工生涯,和画图开会改PPT的推石上山,我还寄希望于在简村的两项难产的“伟业”。
第一项,是开卷红楼梦,写下首篇红楼笔记。小学时举起又放下的名著,可谓一颗遗珠,一直在我眼前晃来晃去,嘲笑着我的怠惰和拖延。
无论如何,到年底前,这红楼笔记的第一回,也该诞生于世了。
如果说对第一项“伟业”,我还稍有信心,那这第二项,也就更加艰难。
我想向小说与故事类文章发起挑战。
一直以来,小说看了很多,却始终不敢下笔,于是那刚写了个开头的故事,也就被高束之高阁,渐渐蒙上了一层灰,平时难以察觉,一旦偶有意识,不免感到阵阵刺痛,懊丧于自己的半途而废。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不禁反思起来。
悬而未动的笔,一方面原因是能力不足。虽然从小到大看了不少故事,自己却很少认真地思考写故事的技法——想必是与叙事散文有所区分。小说创作能力的缺乏,也就令打算挑战新体裁的自己被迫走出舒适区,这当然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过程。于是,趋利避害而又短视的自私基因,扯住了我的手,更是编出来许多借口,令我难以突破瓶颈,与笔下的难产儿渐行渐远。
第二方面原因是心有魔障。看过了许多故事,也包括简友们的佳作,也就很清晰地看到了巨大的差距。这差距令人望而却步,令人羞于下笔。然而稍一思考,也就不难发现一个事实——一落笔就惊艳四方的天才,旷古罕见,千里篇章,始于笔下。不写,也就永远无法进步,只会留待日后,被未来的自己埋怨。
这心中魔障由来已久,从上学的第一天,就埋下了种子。家里的长期放养,令儿时的我将学校作为主要的认同感来源,更是在日复一日地奖赏与反馈中养成习惯,直到将瑕疵与失败画上等号,徒留“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一声叹息,和止步不前的懦弱身躯。
想到这里,稍稍有了几分感悟。不完美才是人生的常态,正如我那口鼻歪斜的难产之作。虽瑕疵满满,却勾勒出了未来作品的影子,指明了自我扬弃的方向——日新为道,方能不断成长。
细数最后两个多月的计划,不妨按照规划行业的汇报套路,总结为“五个一”工程。
一篇故事/小说+一篇红楼笔记+一篇影评+一项主责课题结题+一篇学术论文成稿。
看似不多,实则“工程量”浩大,需时刻自省,不忘初心,方能守住一点一滴的光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