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里11点,住院部。值班护士已经回到休息室里了。1个小时前还在这里说着闲话聊天的家属瞬间消失不见,空空荡荡的走廊里只听到自己的一句“好的,晚安”结束了1个半小时的电话会议。
长依轻轻地摇了摇因为交谈而刚刚兴奋起来的脑袋走进昏暗的病房。问了问病人是否需要喝水。病人轻轻哼了一声,转个身接着睡去。
长依走回简易床边,慢慢地坐下,望了一眼敞开的病房的门,她的床正对着门外的通道,走廊里紧急通道的标识泛着绿色的光。床不能对着门更不能对着走廊的门口。
长依闭上眼睛,默默地感受了一下黑暗中的气氛,觉得还是比较安全的。慢慢地倒下。渐入梦乡。
“依依,依依,依依……” 一阵急促清晰的呼唤进入耳中,从模糊的意识边缘走进现实黑暗的房间。睁开眼,黑暗中看到病人微微抬起的上身,正朝向自己的方向。
赶忙起身,走过去。“水,我想喝水。”
“你冷吗?”看着病人蜷缩的身体,问道。
“冷”
“试一下体温吧”
38.9。
“我吃药吧。” 这不是一句陈述,而是一种恳求。不是求依依。而是一种向命运低头的恳求。
“喝水,我给你用毛巾物理降温。半个小时之后再测一下体温,如果还是高,就吃药。”
“行”病人很信赖的同意了。
半个小时之后,38.7。
1个小时之后38.4。
从凌晨3点开始一直到5点,几乎半个小时起来一次查看病人的状况。终于要天亮了。以为战争胜利了。5:20的时候,38.5 又开始回升,看着虚弱的病人。病人微张眼睛说,
“我还是吃药吧”
就像是浴血奋战了一夜的将士,在即将看到希望的黎明,竟然看到了又一波来袭的敌人。
8点左右,拖着应该疲累却没有感到疲累的身体回家的依依,忽然觉得昨天夜里的那段自己的生命体验比任何时候都美妙。
半夜被人唤醒,用清晰地思维判断体温已经升至最高,只要喝水和物理降温就可以。在黑暗中摸索着一次又一次的接水,用毛巾敷额头,扶起病人,放下病人,扶着病人走到卫生间去。那种被需要的感觉如此的强烈以至于再次感受到自己生命的鲜活和健康。
这让她想到一个故事,荒漠中的一个夜晚,一个好心人忙前忙后地照看一个生了重病的陌生人,即便他做出了所有的努力,在黎明时分,病人还是离去了,除了去世的病人,没有人知道他做了什么,甚至听不到一声谢谢。但是他很安心,很舒适地伸展着疲累的四肢,晒在晨光中。
被需要,是一种刚需。是生命和生命的连接,生命之间的关系正是通过相互服务,陪伴建立起来的,不为什么,只是生命本身的需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