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坏人倡儒
不少人以为,坏人提倡儒家,有弊无利,会让儒家形象和品质变坏,成为“儒家的死亡之吻”。这是对儒家文化的真理性和真理伟力的潜在性缺乏本质认识。
坏人提倡儒家,有所尊儒,确会对儒家形象产生某些一些不良影响,并出现一些伪儒,但这是暂时、表层的,影响不了儒家的文化品质。儒家的文化品质由儒经提供保障。四书五经真理煌煌,内圣外王大义煌煌,直接诉诸于读者良知心,抹不黑,诬不了。
坏人倡儒,既有助于扩大儒经的影响,也可能导致坏人品质好转。即使初始动机在于利用,但在利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儒家潜移默化。盖儒家文化正义性、普适性、真理性至高无上,其潜在力量也至大无比。
都是坏人,倡儒派的品质远高于反儒派。坏人反儒,坏上加坏,断绝善根,无可救药;坏人敢于倡儒,能够有所尊儒,说明其坏有底,良知未泯,还有自新的可能。这种人即使无望脱胎换骨,也可以少造些孽,多积点德,给自己和家人留点后路,给子孙后代留点后福。
好有一比:对于照妖镜,敢于靠近的人,无论怎样丑怪,多少有些人味。妖魔鬼怪是绝对不敢碰的,一碰就会原形毕露,魂飞魄散。孟子早就指出:“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春秋经》和其它四书四经就是照妖镜嘛。
所以,任何人愿意倡儒尊儒,儒家都来者不拒。孔子对待互乡童子的态度值得参考。有一个地方叫互乡很野蛮,那里的人不好说话。互乡一个童子求见孔子,孔子见了他,门人都很诧异。孔子说:“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论语·述而》)
孔子说,我赞许的是他的进步,不是赞许他的过往,这有什么过分呢?人家洁身正己以求进步,我赞许他的洁身正己,并非不保证他以前!钱穆解读:“此章孔子对互乡童子,不追问其已往,不逆揣其将来,只就其当前求见之心而许之以教诲,较之自行束修以上章,更见孔门教育精神之伟大。”
“不追问其已往,不逆揣其将来”这句话,用在坏人中的尊儒派身上,特别合适。不必追索他们过去多么坏多么反儒,也不必预定他们以后怎么样,只要他们当前愿意对儒家有所尊重,就表示欢迎。
孟子对待求学者的态度也与孔子类似。孟子到了滕国,住在上宫。有一双还没织好的草鞋放在窗台上不见了,馆里人来找而没找到。有人问孟子:“像这样,是否跟随你来的人收藏了呢?”孟子说:“你以为他们是为了偷鞋而来的吗?”那人说道:“殆非也。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孟子·尽心下》)馆人对孟子的回话,无意中说出了孟子的教学态度和方法。馆人说,您先生开设课程,过往的不追究,来的不拒绝。只要怀着求学愿望来的,就接收他罢了。
儒家对待倡儒、尊儒者也应该这样,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即使是坏人,苟有尊儒的态度,就欢迎他,接受他,不追问其已往,不逆揣其将来。如果有人一边倡儒一边干坏事,或者利用儒家招牌干坏事,那就根据儒家经典义理和标准,如理如实地指出他的问题,或者以儒家立场观点方法进行严肃中肯的批判。
兹重申东海一句无名之言:尊儒十分就有十分的好处,尊儒一分也有一分的好处。对社会、对儒家和尊儒者本人,都有好处。2018-7-30余东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