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住的地方是一个青砖灰瓦的徽派老房子,老人都唤它作“山房”。山房,是清朝的一个进士老祖宗盖的,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有镂空的窗棂,粗粗的柱子,斑驳的大门,门上还有铜制的门环。屋子里有三角形的木梁,一根根屋顶木条被廪条拦住,形成一格一格的小方块,颜色古朴典雅。围合式的庭院,小巧精雅,地上铺满了青石,雨后会长出绿色的苔藓。
我爷爷是个风雅的老头儿,据说读过秀才。喜欢看古书,也喜欢交朋友。生活很有条理,岁月就在爷爷的打理下一点点的流逝。
每逢春节到来之前,爷爷就开始写门联,俗称门对子。他特别喜欢的一副对联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这是我们家训。到除夕那天,他会很神秘的把孙子辈都叫在一起,给我们讲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无,丈夫回家对妻吟。明早还当寻常日,莫叫儿孙知过年。”说的是一个穷秀才,家里没有米下锅了,所以和妻子悄悄说,不要让孩子知道过年这件事。他总是提醒孩子们,好日子也要当穷日子过。
夏天的时候,爷爷喜欢买几把蒲扇,在上面提笔写四行诗,还写下自己的落款“友林”,一笔楷书很有风骨。诗文大多是他的原创,大抵都是讲日常的生活情形。拿着这样的“原创”版蒲扇,用来扇凉风是否都透着点自我欣赏?爷爷字写的周正,连给病人开的药方,字体都是工工整整,一毫不乱。
山房的中堂,是爷爷的朋友聚集地。记得家里每天都要来人,我的工作就是招呼客人坐下,沏茶,然后去把爷爷找来,坐在小板凳上听他们说什么。大部分来的也是老头儿,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也都很有趣。有几个在练书法,每次来都带上自己的墨宝,甚至装裱好了赠给我爷爷。有小楷《醉翁亭记》,有单独的一个“寿”或者“虎”,但是爷爷最喜欢的还是《陋室铭》。
《陋室铭》挂在中堂后,惹来了一阵子的热议。每个进屋子的老头都会惊叹,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他们都会摇头晃脑的品味其中的几句佳句,尤其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被他们谈论的最多。“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倒是觉得像是我们这间陋室的真实写照了。
来的客人大部分都没有什么具体的事,就是来看看我爷爷,聊一些最近的收获,很像是精神洗礼。他们会跟我们讲最近见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外面游历的经过。我有时候就听得入神。有一次,一个客人带来了一盒徽墨,一方端砚。徽墨散发着浓浓的松香,外面用金粉绘制了人物风景,美如国画,让人叹为观止。端砚外方内圆,温润可爱。爷爷作为回礼送了一些墨子酥。后来,砚台经常被用,我拿来画画,爷爷拿来写毛笔字,但是徽墨就一直没有人舍得用。
有一次爷爷上街,遇到一个山东的老头没有回去的路费,站在大街上给人家写大字卖。爷爷就让他写了四副中堂《朱柏庐治家格言》。这个山东老头也不简单,那么多字一气呵成,字体圆润工稳,非常了得。这幅治家格言就在我家山房的中堂上稳居多年。爷爷也是有心思的,让我和姐姐背诵,并给我们讲解是什么意思。“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就是要早起就开始一天的劳动。“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就是不要浪费粮食。这个山东老头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和我爷爷联手来培养我们生活习惯的。因为有圣贤指示,那就照办吧,起得更早,把房间打扫的更干净....
旁边的厢房也不空闲,挂着一幅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爷爷经常摇头晃脑的诵读:“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颇有点大智若愚的味道。老郑这四字写得妙趣横生,韵味无穷,字体将真、草、隶、纂书融为一体,像乱石铺街,杂乱有章。不过这不算是最奇特的字体,后来有个人带来一幅米芾的字,才知道书法还有这等癫狂。
爷爷在的那段时光,是山房最快乐的一段时间。岁月静雅,心情静谧。每天都有客人来往,听得到谈笑风声,都有新鲜的事情发生。童年就这样悠然度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