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源于18年7月10号的得到直播
罗振宇:事实证明,每次流量爆棚的时候,不仅不多卖货,而且还比平时的电商收入更低一些。所以,那时候就在罗辑思维自己的体系里面,我说爆款内容不带爆款产品,因为爆款内容已经把用户冲动的荷尔蒙消耗完了,就不需要买东西了。
用户往往可能在没那么爆款内容,内容平平无奇,非常正常时,我才需要调动激动用买东西刺激一下。
如果这件事情被证明是真的,如果世界杯又证明了这一规律的话,那我觉得我们一直以来希望达到的一个运营姿态就必须达到,我们必须严格分离什么叫销售,什么叫内容服务,或者叫知识服务。
不要把销售行为伪装成知识服务,也不要在知识服务过程当中,掐着腰要悄悄埋一个销售的东西,卖就是卖,服务就是服务,用户并不会因为我要销售一个好产品,而感到反感。
相反,我们经常看到,比如说一个人发朋友圈分享一个很好的产品使用体验,你会发现下面一片评论都是给链接啊,怎么不给链接呢?后来我发现人民群众其实就是想买点东西,干吗把大家的需求搞得那么复杂,买东西不需要铺垫一万字。
所以这对于我们日常的运营工作非常有指导意义,包括我们每天文案的处理,包括每个活动的处理,包括每一场直播,老师是来做知识服务的,我们的直播主持人就是来卖老师的课程的。
这件事要非常清楚,所以当我们的同事来做主持人,就不要扮演知识分子了,就要提醒用户,这么好的课程、这么好的产品你应该立即下单,立即使用上,这样的话,反而用户可能能感受到我们的诚意。
苏格拉磊:而回顾我自己,之所以对于流量、钱的事情有所抵触,很大程度上,就是把知识服务和销售混为一谈。就像一篇软文,该做好知识服务的,就用心做好,该销售的时候就要勇于销售,否则明明需要赚钱,却假装不赚钱,甚至还不好意思开赞赏。实际上用户觉得好,自然会给予反馈,觉得不好,就会离开你,但是我自己要定义清晰这个边界,什么时候该做知识服务,什么时候该销售,而借助吴伯凡老师的观点,这就是签订与生活的契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