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资治通鉴》-商鞅变法

《资治通鉴》-商鞅变法

作者: r0wng | 来源:发表于2020-05-30 11:36 被阅读0次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最重要的一环,怎么形容都不为过。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法”。

    同时代也有吴起等变法,而商鞅变法最终成功主要有几点:

  1)上下同欲:秦孝公善识人用人,亟需富国强兵之策,经过秦几代积累,也具备了条件;

  2)奖励耕战:所有资源导向农耕和作战,一手抓军事,打胜仗,一手抓粮食生产,发展农业,并建立奖励制度,“利出于地,名出于战”,鼓励通过不断努力工作,打仗和种地,改变自己的身份。

3)土地改革:废井田,民得买卖,产权可转移激发劳动者积极性;限制贵族特权,打破贵族制度。

4)立法守信,既有原则,也可实操:“徙木立信”入手,严格执法,使法律有尊严,深入人心,实施细节非常具体化可操作,例如播种规定,麦,每亩一斗;小米,每亩三分之二斗等

  不过,最终当鼎力支持改革的秦孝公去世,秦惠王即位,由于改革深深伤害贵族特权阶层利益,难逃吴起命运,被车裂而亡,死于非命。

原文:

    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

    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以卫鞅为左庶长②,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③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nú)④。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十九年)秦商鞅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徙都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并诸小乡聚,集为一县,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废井田①,开阡陌②,平③斗、桶、权、衡、丈、尺④。

    (二十一年)秦商鞅更为赋税法,行之。

    (三十一年)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相关文章

  • 1227/2022

    学习《资治通鉴·商鞅变法(上)》有得: 商鞅变法,很大程度上消灭了中国贵族。 十家连心,想起了王阳明先生的南赣乡约...

  • 《资治通鉴》-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最重要的一环,怎么形容都不为过。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法”。 同时代也有吴起等变法,而商...

  • 《资治通鉴》07|商鞅?卫鞅?姬鞅?公孙鞅?

    关键词:资治通鉴背景知识商鞅 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听说过商鞅这个名字,提起商鞅变法,对他的大名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但是...

  • 回首感悟两千四百年前的那场伟大变革

    这是【资治通鉴随笔感悟】系列的第4篇文章 商鞅变法是先秦时期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一次变法,这次变法的成功让地处西北的...

  • 试论《资治通鉴》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变法,虽然商鞅本人最后的结局让人叹息,但因为这次变法,秦国从一个地理位置偏僻的弱国,慢慢变...

  • 《资治通鉴》第十八 | 商鞅为什么要在秦国实行变法?

    《资治通鉴》第十八 | 商鞅为什么要在秦国实行变法? 上一讲说到了商鞅离开了魏国,来到了秦国,并且得到了秦孝公的重...

  • 商鞅的四个名字由来

    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听说过商鞅这个名字,提起商鞅变法,对他的大名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但是,在《资治通鉴》中,先后出现了...

  • 02.如何看待商鞅变法?最后有何影响,对当时社会创造什么贡献,今

    商鞅变法顺应了社会潮流的发展,所以商鞅变法最终得以成功,变法的成果深入人心。在探讨商鞅变法内容、作用和意义时,必不...

  • 商鞅变法成功之道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商鞅变法、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变法。这四大变法之中只有商鞅变...

  • 商鞅变法

    我和孩子商量,以后每一天她给我讲一个故事。今天她讲的是她在资治通鉴上看到的有关于商鞅变法的故事。她说,商鞅做了许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商鞅变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uc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