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的苏——教育心理学分享第429天
来到江苏,脑子里最先想到的词是姑苏。
“苏州”要比“姑苏”晚出近千年。但是作为行政区划名称,“苏州”可以追溯到隋开皇九年(589),而“姑苏”两字尽管得名较早,一直是作为吴国都城或苏州古城的别称存在。
金文“苏”是混合结构的字,主体是魚,加木,表示树枝,字形在魚鳃位置加“木”,表示用树枝穿鳃提鱼。

古人发现,用树枝或稻草穿鳃提鱼,短时间内虽使鱼失去了水并伤及鱼鳃,但并不会至鱼于死地,只要短时间内给予必要的水环境,鱼就可以“复活”。
当“穌”的“复活”本义消失后,金文将混合结构调整为左右结构、并加“卄”(草)另造“蘇”代替,表示用稻草穿鳃提鱼。
造字本义:动词,用树枝或稻草穿鳃提鱼,使鱼可以落水复活。
从蘇字来看,含有苏的地名,大概都是鱼米之乡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