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暮省中成长
读了今天的这一部分,我对“暮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知道暮省是在“晨诵、午读、暮省”的课程中了解的。我以为的暮省,是学生在一天的学习生活中的收获或者思考,用日记的形式去呈现。今天阅读后才发现,自己狭隘了,原来暮省有丰富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暮”不只是晚上,也可以理解为“事件结束之际”。“省”的本意是“省察”即“反省”:对事件的反省(这件事怎么做会做的更好);对自我的反省(我要做出怎样的改变能让事做得更好);对省察的省察(我的哪些认知方式需要改进)。魏老师对这一部分讲的很详实,大量的事例,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以前犯的错误。对教育和帮助加以区分:教育不是批评乃至于批判,不是指责乃至于羞辱,而是一种帮助,帮助学生认识到迟到行为本身带来的后果,帮助学生改变认为不正确的行为是小事的认识。昨天大课间做课间操时,我们班体委王同学哭的稀里哗啦的,站在队伍里,声音好大的在哭。王同学在我印象中是一个乐观开朗的男孩,怎么会不顾自己的形象在全年级做课间操哭呢。赶快过去询问原因,原来是被班里比较活跃的白同学“打”了。当时虽然生气,但是我没有大声指责,只是把他们两个叫出来,站在离大家比较远的地方,询问事情的原委:原来不是真的打了,而是这个调皮的白同学用手指一直戳王同学(他长圆圆的,肉肉的),而且都是白同学躲起来突然出现戳王同学,王同学觉得自己被欺负了,才哭的,白同学说他是和他玩的。知道了前因后果,我对白同学说:玩是在他人允许的情况下,他人不介意,乐于和你玩,如果别人不舒服了,感觉委屈了,就变成了伤害。说完后,白同学给王同学道了歉 ,王同学也不哭了,并且我让白同学把今天的事写一份“说明书”,讲清楚事情,并说说自己的问题。中午来校后,看到他俩又在一起有说有笑的,知道事情圆满解决了。现在回想一下,自己虽然平和的解决了问题,但是离魏老师说的还是有差距的。要从四个关键词入手:情绪、认知、反应、后果,这关系到老师自己,还有当事人的四个方面。
怎样走进学生心里?一、走在问题前面。我觉得这一点自己做的还不够,特别是职业习惯这一方面,自己还需修炼,特别是今年带班,八年没带班,感觉不会带了,一切从头开始,开学一个月,各种表格让我忙不过来,备课都是带回家备的。国庆回来后,回到了“解放前”,每次通报都有我们班。这样情况下,我也发现了好的方面:早上来自觉带书上早读,离校把凳子放桌上(为了方便打扫卫生),桌子下面的纸团少了,垃圾没有了。我想我要做到“相信孩子,相信岁月”。二、就像谈恋爱一样教书育人。发现抱怨学生不好,没有用,只有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才会得到发展,自己也会看到希望。三、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老师。这一点我自己做的较好,可以理解学生。“只有真正地爱学生,真正的站在学生立场去感受问题,才能不麻木,才能在处境中找到最恰当的反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