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孝经·圣治章第九》之九

《孝经·圣治章第九》之九

作者: 让世界因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 来源:发表于2022-03-16 18:02 被阅读0次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共学《孝经·圣治章第九》“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

“以顺则逆”,如果领导者逆着来,不爱敬自己的父母,好似很爱别人,这就逆着和天性人性,老百姓就看不明白。我们说过中国历来有官为民师的习惯,百姓都看着上位领导者,“则”就是效法你,你做反了,老百姓就没有法则了。

“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不由行善,而由凶德所得到的崇高地位,就是得到了,君子并不以此为贵。

什么是“善”?唐玄宗解释:“善,谓身行爱敬也。”你行爱敬之道,百善孝为先,就是你先爱敬父母。

什么是凶?唐玄宗说:“凶,谓悖其德礼也。”指不爱敬自己的父母亲人、却假装爱敬其他人就是凶。“凶”字外面一个“凵”,像土地陷落的样子,中间一个“乂”表示这里可陷人。凶德就是恶德,陷害德,刑昺疏上说:“逆其德礼则为凶也。”正常的德礼是爱其亲不敢恶于人,敬其亲不敢慢于人,你现在不爱其亲而爱他人,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这就是逆着德礼,这是没有真心、假装爱敬别人,这就是陷害德,你这么做却得到了地位和富贵。你的所得是凶的,结果必定会带来凶灾。

德者得也。道德反过来就是得到。好的得、吉祥的得必有两个特点:自他都得、身心都得坏的获得就是自得害他,或者身得心不得,这就是凶德,会招灾。如果领导人不是真正的从善行上去做,反而站在逆的凶德方面去筹谋,就算得了一官半职,有道德观念的君子,是不以此为贵的。

因为仁人君子,对富贵有非常正确的见解,他们对因果法则看得深远、通透,不以眼前的得为得,他们知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所以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果是行不义而达到富贵,在孔子看来,这种像浮云一样,不能够长久,而后来的果报,还常常会更加凄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爱财更爱道,君子的得一定以真正爱敬之心去获得。

过去,人们常说:“道德之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为什么?德行的累积越来越浅。富贵传家,父母没有任何的教育理念,物质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如果孩子懂事还好,要是不懂事,长大之后就对于钱财大肆挥霍,如果父辈积累下来的财富足够他挥霍一辈子还好说,但是这样的人教育出来的下一代呢?是不是也会和他一样呢?这样的话,上辈人留下来的财富又可以挥霍多久呢?相反的是“道德传十代”,意思就是道德的传承可以超过十代人。周公的家族从后稷开始,积累十五代德行。

现今社会,行不义之家,已经不是富不过三代了,是富不过十年、二十年,越来越短,衰败得越来越快。道德在任何岗位都是根本,医生要有医德,老师要有师德。一个人不说要有一身浩然正气,至少品性要端正。你做生意,用欺诈手段,巧取豪夺,就有牢狱之灾;做官只为求富贵就容易贪污腐败,这都是道德基础不扎实。

日本的企业家稻盛和夫,一生做三家五百强企业,他总结一句话:“动机至纯、私心了无”,一心为大众。一个人做事业想要长久,最重要的就是德,生产产品就是用产品为大众解决问题。用卑劣的手段谋取暴利,结果是发得快,败得越快。

邢昺《正义》:“不在于善”即“心之所在”,就是你的心不在善道了,你没心思想别人,就顾着自己多贪多占。心是恶的,这就是凶德。不能爱敬父母,他就不可能会爱敬他人,他得到的果报也是天下人都不爱敬他,乃至被天下人所憎恨,他又居于高位,岂不是太危险?历史朝代的更替,国家政权不稳,都是因为国君昏庸,不知道行善,荒淫怠政,傲慢自大,慢慢积累出现种种社会矛盾,导致政权就被推翻。夏桀就是文武全才,商纣也是天资聪颖,口才极佳,力能搏兽,他们都有才。但他们得到天下就亡国败家、不如不得。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

《三国演义》里有一位大将吕布,骁勇能敌万军,是一位难得的将才。刘关张三兄弟都打不过他,但他品德不行,不忠不孝,他先认董卓为义父,这是父子的关系。当然,董卓也没什么德行,只是利益关系,王允清楚他们的这种品德,就用美人计来挑拨离间,使董卓和吕布为了争夺貂婵,成为仇人。结果吕布最后亲手把他的义父董卓给杀死了,吕布自己也没有好下场,后来被曹操杀死。一个人德行有亏欠,就自然会感召灾殃。一个人,再有才,德不够,行的不是安乐道,天地就不能容他。刘邦的手下,德才兼备的如张良,德大于才的萧何,他们都能善终,但是才大于德的韩信最后就是横死,他们的事业人生差别很大,关键在于有没有德行。有才无德,其才难用。司马光说:“凡取人之术,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

事业、家业想要长久,根本在积德行善,而行善最重要的是行孝,用孝心为基础来爱敬所有的人,是安全的富贵名位之道。作为我们必定要谨守此道、免致灾祸。

林则徐先生说:“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做任何事都要抓住根本,一个人能不能够得到好报、得到吉祥,最关键的,在于你的内心有没有真实的德行,而德之本就是孝悌

圣人立教,应该以顺德教化,使民知所爱敬,如果倒行逆施,悖德悖礼,人民就无法取则。爱亲敬亲,是顺道而行的善行,顺从人类的天性,不爱不敬,就是逆道而行的凶德。立教的人,如果倒行逆施,民将无从取法。如果百姓也都以此照做,逆德逆礼,社会国家就必定不会太平,必定会有灾难。(注:文字部分为讲师手稿,与音频稍有出入。)

思考题

1.用什么传家才能更久远,为什么?

道德之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为什么?德行的累积越来越浅。富贵传家,父母没有任何的教育理念,物质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如果孩子懂事还好,要是不懂事,长大之后就对于钱财大肆挥霍,如果父辈积累下来的财富足够他挥霍一辈子还好说,但是这样的人教育出来的下一代呢?是不是也会和他一样呢?这样的话,上辈人留下来的财富又可以挥霍多久呢?相反的是“道德传十代”,意思就是道德的传承可以超过十代人。

2.学习这一章节,对我的启发有哪些?

事业、家业想要长久,根本在积德行善,而行善最重要的是行孝,用孝心为基础来爱敬所有的人,是安全的富贵名位之道。作为我们必定要谨守此道、免致灾祸。

相关文章

  • 《孝经·圣治章第九》

    《孝经·圣治章第九》之七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继续共学《孝经•圣治章第九》:“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

  • 学习《孝经》(4)

    今天我们继续共学《孝经.圣治章第九》:“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圣人的教化,无须用很严...

  • 《孝经·圣治章第九》之六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共学《孝经·圣治章第九》:“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圣人...

  • 🎧《孝经》圣治章第九 | 儿童诵读

    孝经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 《孝经·圣治章第九》之九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共学《孝经·圣治章第九》“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

  • 孝经 圣治章 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

  • 《孝经·圣治章第九》之十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共学《孝经》圣治章:“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

  • 《孝经·圣治章第九》之十一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共学《孝经》圣治章,今天学最后一句话: “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

  • 读《孝经》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 ,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 ...

  • 《孝经·圣治章第九》之三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孝经•圣治章第九》:“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孝经·圣治章第九》之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gp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