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初识《化书成课》

初识《化书成课》

作者: 红梅绿光芒 | 来源:发表于2018-04-30 23:37 被阅读0次

            说来也巧,在学习了快速阅读后的一个深夜,无意间在朋友圈看到崔转发了一篇关于成都举办《化书成课》工作坊的信息,看完课宣,立刻给课程联系人留言想上课。看到课宣到做出上课决定前后不超过5分钟。

          选择学习的目的,就是想知道如何化书成课。虽然课堂上容量大得让我的脑袋转不过来了,但是我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消化了一些。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过程。相信随着一步步实践,我会领悟得更多。

            我暂且把学习收获梳理一二:

    1.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讲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或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这四要素是建构主义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部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三个转变:内容变问题;讲授变研讨;答案变共识。

            教室里,我正尝试带着孩子们分小组学习。因此,当袁老师在讲建构主义教学时,我的脑海中联系最多的就是如何做,才能让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小组学习中发挥最大的优势效益。平时采取的哪些策略用得好,哪些策略需要调整。就冲着这方面引发的那么多思考,我都觉得花几千块钱来上课值了。

    2.库伯学习圈

          说实话,“库伯学习圈”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在课堂上没搞懂,后来查了百度,了解了大概。一切学习都应遵循学习圈。"why?what?how?if?"想想也是这个理,拿教室里的孩子们来说,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时,孩子们的反应各不相同,这就是因为每个人所有的直接或间接经验的不一致导致的。“会话”在此时就显得相当重要,阐述不同的观点会引发同伴思想的再建构。小组学习研讨对促进知识建构太重要了。了解了经验学习圈理论,更加坚定了我要把小组学习进行到底的决心。

    3.课程设计的逻辑

          相信,这方面的内容也是我最需要的。空暇之余,我会去进行一些公益讲座或上正面管教课。一直以来,在讲座的过程中我都会觉得内容的安排在逻辑上我是最欠缺的。学习到这部分的时候,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随后的日子里,在正面管教课前,我有意识地去按照某种逻辑去安排,顺畅了很多。回到家,同女儿讲妈妈这几天学习的正是在弥补妈妈的不足时,女儿竖起大拇指点赞。当天晚上一个朋友请我去讲幼升小的那些事儿,我就立即采用“问题式结构”安排内容,效果不错!

          总之,两天的化书成课工作坊就像一口深井,你需要多少,它就会源源不断地提供资源满足你的需要。不过,前提是你得不断去实践。期待下一次的深入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识《化书成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nt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