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有很多劳动。打扫教室,擦黑板,整理自己的书桌,捡校园垃圾,装枯树叶。有时候会有几个同学懒懒散散,怕脏怕累,不想干。有的却把手脸弄的脏兮兮,干的非常卖力。
透过不同的表现来分析,有的孩子有实在的美德,有的有狡猾的缺点,有的孩子做什么事都像模像样,有的动手能力极差,有的天生劳动能力强,有的是家长从不让锻炼,有的有豁达大度的家长的支持,有的背后则是自私自利的家庭因素在拖后腿。无论哪种情况,请让我们看一看专家如何来说劳动。
——“父母越舍得用孩子,越鼓励孩子去担当去付出,孩子就越出色,越有勇气有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而参与劳动,正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也应该受到更多家长的关注和重视。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懂得劳动的意义,就知道万事不可坐享其成,而要通过自己的双手,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打拼;从家庭角度来看,让孩子懂得劳动的辛苦,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父母的不易,同时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懂得对自己负责的真谛;从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人类是在劳动中创造了文明,无论是驾驶飞机在天空翱翔,还是建构互联网社会,无不是通过劳动,将文明之光传遍世界。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说过:“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它还必须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
一次捡垃圾我鼓励孩子们好好干,期末发个劳动奖,杨梓轩居然问我“劳动还能发奖?
反思,我们的学校发奖时真应该多列几种奖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