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一边用足疗机按摩,一边读书。儿时不时让我看他表演篮球,我敷衍得抬下头又看我的书。儿子跟我说什么,我也有一搭没一搭的应付,其实他说了什么,我真没听进去。
一会儿,儿子强调说:“什么都不要干,专心看我!”意识到儿子的不满,我痛快放下书,看他表演,给他鼓掌。有了观众,儿子更加卖力表演,话也格外多。
看着儿子开开心心,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以前他总喜欢和姐姐聊天,而不愿意跟我说话。想起儿子曾经多次说“跟你说话,不重复三次你就没反应。你总是要求我认真听你说话,可是你从来都不认真听我说。”
是啊,我虽然和孩子再同一个屋檐下,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但是我们真正的沟通真的太少了。尤其是她上初中之后,学习紧张,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偶尔的交流,也无非是我一厢情愿的老生常谈,无非是好好学习,不要偷懒等等。说完自己想说的,就各做各的,互不相关。哪里去关心过孩子内心的需要?所以,严格说来,我只不过是孩子的贴身保姆,尽心尽力照顾他生活,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好妈妈。
好妈妈应该是怎样做呢?我想不只是照顾孩子身体健康,更要呵护心灵吧,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做他耐心的听众,让他感受到自己在妈妈心中被尊重。让他感觉自己不是个孩子,而是个和妈妈平等的人。或许这样的妈妈才更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吧。
很多孩子有知心话,有心事不对父母说,而愿意对同学朋友敞开心扉,为什么?或许就是因为父母总是居高临下,习惯从大人角度看待问题,所以总是忽略孩子的内心。相反,孩子在同龄人面前是一个平等的人,他的心事能够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我想起简友分享的心情故事。
她女儿想买牛仔裤,她陪着去逛。结果衣服没买上,孩闹了一天脾气,简友为自己压制住了打人的冲动而有点小小的得意,认为自己没有白读家庭教育类书籍。我反复去看她的文章,想要找出矛盾的根源。
我来捋一捋事情的经过。
开始去买衣服,女儿是高高兴兴的。
到了商场,她说让女儿自己选,选好她付钱。然后就忙着挑选自己的衣服。中间女儿让她帮忙参谋,她忙着自己,说等一下。于是,女儿就生气了,坐在椅子上玩手机,衣服也不选了。这是女儿第一次生气。
后来,她陪着女儿选了半天也挑到称心如意的。女儿没收获,她反而满载而归。女儿又开始生闷气。
回娘家,不知怎的,女儿又莫名其妙不理她,连带着对姥姥也爱搭不理。这让简友更加火冒三丈。
对于女儿到表现,简友认为“莫名其妙”。其实仔细分析,我觉得导火线在简友这里。根源就是她没有全心全意陪伴女儿,女儿心里会想“这是你陪我,还是我陪你呢”陪伴不是只要为她买单就可以的。她需要的是妈妈给她参谋,坐她的镜子,需要妈妈像闺蜜一样的陪她挑挑选选,试问,女人有几个喜欢自己逛街的?再换个角度去想,如果是自己男朋友或者老公陪自己买衣服,结果他把你扔下,自己跑去看别的,你不会一肚子怨气?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我们就会明白,孩子生气是因为心灵受到了上海,她内心伸出一定是觉得妈妈对自己不够重视,她是以生气的形式引起妈妈的注意。如果孩子买到了心仪的衣服,或许心情会得到弥补。可惜,到最后,自己的愿望没有达成,而妈妈却收获满满,这又再次唤醒之前对妈妈忽视自己的不满,所以又“莫名其妙”的生气了。其实,孩子一天的坏心情都只有一个原因.可惜,简友不理解,反而责怪女儿不懂事,乱发脾气。这样一来,随然她没有动用武力,但是训斥和置之不理的冷暴力只会给孩子心里火上浇油,或者说雪上加霜。
简友的文章我看过不少,她是因为好老师,对学生关爱有加,富有耐心,因此也深得学生爱戴。相比之下,给予女儿的耐心就逊色多了,尤其是当女儿“不乖”的时候。
其实,我自己也有简友身上存在的问题。应该说,我们很多当老师都有这个毛病。我们把所有的耐心给了学生。我记得之前我写过一篇反思“妈妈,你是谁的妈妈”。就是因为我儿子说我对学生总是温和慈爱,对他却是冷若冰霜,总是板着脸。我从来不动学生一根手指头,对儿子却是火气上来一顿胖揍。如今想想,就仗着我是妈妈,他是我的儿子,我就对他为所欲为,简直是仗势欺人。我整天说爱他,可是我除了供他吃喝,又真正在心灵上给了他多少关爱?相反,我那样打他,训斥他,他还依然爱我,我是不是该感激他的以德报怨,童心无私?
爱孩子,就要和他做朋友,听他哭看他笑,陪他玩耍,陪他闲逛,听他说他喜欢的歌曲,他迷恋哪位明星。心领的陪伴胜过无心的物质满足。
网友评论